位于連云港宿城鄉的上洞莊鹿場路旁石頭上,有一幅刻有“人心不死,國必不亡”的題刻,署名岐山,此為“抗日老人”楊鳳鳴所題,2002年10月22日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楊鳳鳴(1891-1959),字岐山,東?h石榴鎮東安村人。幼年曾入讀私塾,個性剛直,處事公平,深得鄉人的尊重和擁護。1931年后,先后任東安鄉鄉長、區長。
1939年2月,日軍侵占東海,楊鳳鳴率三個兒子慶福、慶祿、慶壽,組織民眾,抗日保家。1940年9月8日,一百多名日軍帶領一營偽軍,從牛山、石榴樹據點出動,襲擊東安,楊鳳鳴親率蘇魯抗日游擊三支隊一大隊 300余人奮起抗敵,與敵激戰一天一夜,斃傷日偽百余人,迫使日偽撤回據點。戰斗中,次子慶祿等6 人英勇獻身。東安一戰,震動隴海鐵路南北。
1941年初,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一部和五十七軍獨立旅開辟東?h北部抗日根據地。獨立旅旅長劉杰素聞楊鳳鳴父子抗日保家,有“為民造福之心,舍生抗戰之勇”,請楊鳳鳴聯合抗日。楊鳳鳴與劉杰旅長會談后,毅然將500 余人(槍)歸并獨立旅統一指揮。楊鳳鳴任獨立旅團長,長子楊慶福任獨立旅第一營營長。
楊鳳鳴率部編入獨立旅后,更加積極抗日,打擊日偽。9月27日,日偽 70余人北犯抗日根據地,獨立旅設伏于團林以南地區,激戰數日,全殲日軍一個小隊,此戰得到山東分局嘉獎。長子楊慶福身先士卒,率部與敵搏斗,英勇犧牲。戰斗結束后,海陵縣抗日民主政府和獨立旅召開慶祝大會,錢霖代表抗日民主政府把“民族之光”錦旗授予楊鳳鳴。
1942 年8 月,日偽以叛徒楊步仁為首,網羅土匪,對海陵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廣設據點,步步推進。面對嚴峻的形勢,楊鳳鳴頂住了敵偽的“下通緝令”“上登記簿”等種種威逼利誘,鐵了心跟定共產黨,積極投入反“蠶食”斗爭。11月17日,海陵縣在羽山前存村召開全縣士紳名宿座談會,慶祝海陵反“蠶食”勝利,楊鳳鳴在反“蠶食”戰斗中參戰有功,受到大會表揚。
楊風鳴擁護共產黨,積極抗日,對整個東?h產生了很大影響,為國民黨區鄉政權中開明人士樹立了榜樣。對新區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對基層抗日政權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把全部武裝歸并獨立旅之后,又把鹽槽子交給了抗日民主政府經營,此舉對解決抗日新政權的經費來源有很大意義。
楊鳳鳴在抗日戰爭時期,作為一個富有民族正義感的國民黨區長,響應共產黨號召,英勇抗日,犧牲了兩個兒子,為抗日大業作出了貢獻。1943 年8月1日,山東軍區在莒南坪上舉行“八一”檢閱大會,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肖華在會上贊譽楊鳳鳴為“抗日老人”。1945 年楊鳳鳴任山東省參議會參議員,1946年任東?h參議會參議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東?h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副主席、東?h人民委員會副縣長,曾被選為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地址:東?h牛山街道晶都大道1號縣行政中心A-916 電話:0518-87281909
郵箱:dhxszw@126.com 備案號:蘇ICP備130113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