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8g4hx"></small>
<rp id="8g4hx"><ruby id="8g4hx"></ruby></rp>
<s id="8g4hx"><samp id="8g4hx"></samp></s>

  1. <rp id="8g4hx"><ruby id="8g4hx"></ruby></rp>

  2. <th id="8g4hx"><track id="8g4hx"></track></th>
  3. <legend id="8g4hx"><noscript id="8g4hx"></noscript></legend>

    您好!今天是 2022-11-4
    站內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年鑒編纂 > 大事回眸
    《東海年鑒》2005年總述部分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5-12 04:47:58

     

    海 縣
     
    【概況】 東?h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西行第一縣,是聞名中外的“中國水晶之都”。全縣轄22個鄉鎮、2個國營場、1個省級開發區和1個市級旅游度假區,366個行政村,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人口114.43萬人。東海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東隴海鐵路橫貫東西,連霍、同三、京滬三條高速公路縱橫縣內,204、310兩條國道在境內交匯,連云港民航機場坐落其間。東海礦產資源豐富,水晶、石英儲量超過3億噸,儲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東海溫泉遠近聞名,被譽為“華東第一溫泉”,溫泉旅游度假區已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療養的勝地。
    2004年,東?h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68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2.2%;一、二、三產實現增加值分別為24.35億元、22.83億元和21.50億元,分別增長8.7%、18.7%和10.1%。實現財政收入3.46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04億元,分別增長13%和5.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5.7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3.80億元,分別增加8.32億元和5.57億元;貸款余額26.40億元,比年初增長3.60億元。
     
    【農村經濟】 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5.36億元,增長15%。農業增加值24.35億元,增長8.7%。糧食生產強勢增長,總產達99.82萬噸,增長25.3%,創歷史最好水平;油料總產6.88萬噸,增長27.2%。綠色東海建設進展順利,全年造林220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18.4%。先后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縣和農田林網建設先進縣。產業化經營再創佳績,新增惠康油脂等16個重點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農副產品出口創匯增長62.7%。富民工程進一步加快,全年勞務輸出18.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9億元。
     
    【工業】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3戶,實現工業增加值5.1億元,增長42%;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1.4億元,稅收61.04億元,利潤9.37億元,分別增長47.8%、45.4%和70.2%,產銷率達98.9%。完成工業用電量4.44億千瓦時,增長44%。完成工業入庫稅收1.08億元,增長32.8%。新上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55個,浮法玻璃、東聯光學等重點工業項目建成投產?萍紕撔虏椒ゼ涌,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54個,獲批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12個,申報專利82件,國家火炬計劃東海硅材料產業基地啟動實施,整體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外向型經濟】 加大招商力度,招商總量、項目檔次、利用外資等均取得歷史性突破。全年新簽利用外資項目38項,利用外資8372萬美元,同比增長8.2%,實際利用外資4201萬美元,增長103.3%,榮獲“全市直接利用外資倍增獎”表彰;引進內聯資金19.7億元,同比增長101%。外經外貿加快發展,全年實現外經營業額4202萬美元,同比增長17.9%;實現外貿出口總額5952萬美元,同比增長68.1%。
     
    【城鄉建設】 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19億元,同比增長41.1%。城市建設完成投資8.9億元,完成建筑總面積37.75萬平方米,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9.6平方公里。甌龍世紀城、水榭花都、陽光花園等新區重大房地產項目和廣電中心等項目全面啟動。小城鎮建設完成投資6.3億元,安峰鎮創建為省級新型示范鎮,青湖鎮創建為市級新型小城鎮。交通建設完成投資2.5億元,323省道南環城段、市縣路機場至奔牛廣場段完成路基施工,馬陵山戰備路等5條縣鄉道路建成通車,全縣通車里程達1812公里。
     
    【服務業】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億元,同比增長11.9%。商貿流通進一步繁榮,五星電器、文峰服飾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東海,假日廣場、雙湖農貿市場建成投入運營,有城鄉商品交易市場60個,成交額45億元,同比增長10%。新增個體工商戶5005戶、民營企業477家,民營企業注冊資本金增長45%。商標戰略全面實施,獲批省著名商標2枚、市知名商標4枚。旅游業穩步發展,全年共接待游客4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55億元。
     
    【人民生活】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9438元,增長14.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38元,同比增長11.5%。全縣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3.45萬人,同比增長12.5%,其中城鎮4236人,同比增長9.2%。養老保險新增擴面3139人,實現困難職工再就業3297人。
     
    【中國大陸科學鉆探深入地下5000米】 12月21日14時16分,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科鉆一井鉆進到井深5000米,這意味著這一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的原定鉆井工程目標已經達到。該鉆進項目的完成在我國鉆探技術史上建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總投資7000萬美元的臺玻東海玻璃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亞洲最大的玻璃制造商臺玻集團投資7000萬美元的臺玻東海玻璃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于10月20日正式投產,年產玻璃10萬噸。一期工程僅用7個月零10天即竣工投產,創造了“東海速度”和“臺玻效應”。
     
    【總投資5億元的熱電聯產項目開工建設】 11月16日,由東海東方熱電有限公司和加拿大楓葉公司合作成立的連云港晶都熱電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的熱電聯產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占地17.3公頃,一期投資總額3.8億元。工程建成投產后,年發電量為2.75億千瓦時,年銷售收入2億元。
     
    【總投資2.1元的中聯巨龍水泥粉磨站項目開工】 9月23日,由中聯巨龍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共同投資2.1億元的中聯巨龍水泥(連云港)有限公司一期工程舉行開工儀式。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利潤1500萬元。
     
    【國家重點工程大石埠、賀莊水庫除險加固項目開工建設】 3月18日,國家重點工程大石埠、賀莊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歷時一年,完成后將有力地改善水庫灌區灌溉條件和提高水庫防洪工程標準。
     
    【“中國硅網”項目通過驗收】 2月20日,江蘇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由東?h生產力中心、東?h科技情報研究所共同承擔實施的“東?h硅資源深加工產業網絡服務平臺(中國硅網)建設與應用”項目進行驗收。該項目自2002年獲省立項實施,2003年12月完成全部指標,此次順利通過考評驗收。
     
    【國家火炬計劃東海硅材料產業基地通過評審】 1月16 日,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批準建立“國家火炬計劃東海硅材料產業基地”。該基地是蘇北首家在縣級行政區域建設的國家級火炬計劃產業基地,標志著東?h硅資源深加工科技先導型支柱產業建設邁向了一個高層次、寬領域的發展空間。
     
    【東?h被確定為“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重點實施縣】 2004年,東?h被省政府列入“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重點實施縣。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是由國家農業部、科技部和財政部聯合實施的重大科技工程,旨在通過培育新品種推動東?h糧食生產能力的恢復和提高。
     
    【東?h被確定為全省第三批知識產權工作試點區域】 7月13日,江蘇省科技廳、知識產權局批準確定東?h為第三批省知識產權試點區域。實施知識產權試點區域將大大提升東?h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應用能力,增創全縣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東?h通過全國科普示范縣驗收】 4月22日,由國家科協組織的驗收組對東?h科普示范縣創建工作進行了考核驗收。12月底,東?h被正式命名為全國科普示范縣,成為蘇北惟一獲此殊榮的縣。東?h科技局榮獲“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戶用沼氣綜合利用模式項目通過國家級驗收】 全縣戶用沼氣綜合利用模式項目,主要是引導建池戶推廣“豬沼果(菜)”等生態能源模式,開展以沼氣為紐帶的“三沼”綜合利用,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生態家園。9月7日,該項目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
     
    【東海高級中學順利晉星】 7月21日,東?h高級中學通過省教育廳“四星級”驗收,正式成為江蘇省辦學級別最高的“四星級學校”之一。
     
    【東?h海王石英公司喜獲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 東?h海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組織實施的“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用濾紫外線低羥管中試研究”列入國家中小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部資金支持42萬元。該項目是東?h第一個獲批實施的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
     
    【“平安創建”通過省驗收】 東?h“建設平安東海,創建最安全地區”12月底通過省考核驗收,并獲省委、省政府“全省社會治安安全縣”榮譽稱號。
     
    【尹灣漢墓簡牘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東?h尹灣漢墓簡牘成為首批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的檔案文獻,為尹灣漢墓進一步申報具有世界級文化價值的“世界記憶工程”提供了客觀依據。尹灣漢墓簡牘是1993年在東?h溫泉鎮尹灣村一組西漢墓葬中出土的。簡牘系統完整地記載了距今2000年前的西漢末期東?さ墓倮粼O置、官吏升遷和免職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是中國最早、最系統的西漢郡行政檔案。
     
    【東?h被授予“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 東?h林業用地4萬公頃,林業覆蓋率達18.4%,農田林網綠化率達93.6%,全縣活立木蓄積量達98萬立方米。4月份被授予“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
     
    牛 山 鎮
    牛山鎮是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西行第一座縣城駐地,東?h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9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50公頃,轄18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總人口12.52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億元,同比增長13%;財政收入237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92元,凈增492元。全鎮建成了330公頃恒溫蔬菜基地、33公頃花卉示范園基地和100公頃梨棗、意楊基地,肉鴿、肉牛、淮海黑豬等特種養殖均已形成規模。針織服裝、燈絲燈具、硅產品、專業市場四大支柱產業初步建立,擁有獨資、合資、私營企業400余家,出口產品近2000個品種,產品遠銷美國、韓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50個國家和香港地區。果蔬批發、建筑材料、裝飾裝潢、農資批發等八大專業市場年營業額均逾億元,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年成交額突破8億元。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財政十強鄉鎮”、“社會治安安全鎮”和“安全生產達標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 何東明
    鎮 長 朱其剛
     
    安 峰 鎮
    安峰鎮位于東?h城南12公里,因安峰山而得名, 境內的安峰水庫為江蘇省第二大人工水庫。全鎮總面積13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67公頃,轄26個行政村,總人口6.27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8億元,同比增長13%;財政收入109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84元,凈增379元。境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金紅石、紅寶石、藍寶石、水晶、玄武巖等12種礦藏,其中金紅石、石榴子石的儲量及品位居全國前列,開發價值高,利用前景廣闊。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安峰鎮大力開發金紅石、石英砂、玄武巖“三塊石頭”,積極發展工業經濟和民營經濟。全年新增500萬元以上項目12個,其中柏朗實業、環保板、晶峰電光源等過千萬元項目6個;新增個體工商戶232戶、私營企業42家,工業經濟走向發展的快車道。2004年,順利通過省級新型示范小城鎮驗收,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社會治安先進鄉鎮”、“先進基層黨組織”。
    黨委書記 陳啟發
    鎮 長 周興干
     
    白 塔 埠 鎮
    白塔埠鎮地處連云港市區與東?h城的中間地段,連云港民航機場座落境內,東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同三、連霍高速公路貫穿其中,內河航運連接長江。全鎮總面積103.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52公頃,轄16個行政村,人口5.88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億元,同比增長16.4%;財政收入62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73元,凈增380元。鎮內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優質稻米、無公害蔬菜兩大基地獲批認證。沿市縣路工業長廊已具規模,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大批國內外客商紛紛來鎮投資興業。目前全鎮共擁有工業企業345家,其中,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企業9家,初步形成了硅系列加工、機械制造、生物肥料、水泥建材等特色支柱產業,投資2.1億元的中聯巨龍(連云港)水泥粉磨站項目2004年開工建設。小城鎮建設快速推進,被國家發改委授予“全國首批發展與改革試點小城鎮”;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被省農林廳、體育局評為“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民主法制建設加快推進,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會治安安全鄉鎮”稱號。
    黨委書記 張述新
    鎮 長 孫中華
     
    平 明 鎮
    平明鎮位于東?h東南部,東臨市區,南與灌云縣、宿遷市接壤,薔薇河、淮沭新河等四大河流穿境而過,連徐高速公路橫穿全境。全鎮總面積157.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00公頃,轄24個行政村,人口7.08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4億元,同比增長13.3%;財政收入16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54元,凈增407元。糧食產量穩居全國億斤糧鄉之首,建成了6667公頃優質稻米和667公頃無公害稻米基地。工業形成硅資源深加工和稻米深加工兩大支柱產業,以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和惠康油脂有限公司等多家民營企業撐起財政收入半壁江山。2004年全國星火富民工作現場會和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江蘇水稻項目推進會著重參觀了平明的水稻高產示范核心區。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牽手致富工程先進單位”、“財政十強鄉鎮”、“社會治安安全鄉鎮”。
    黨委書記 李樹啟
    鎮 長 張加志
     
    山 左 口 鄉
    山左口鄉位于蘇魯交界的馬陵山東麓,與山東省郯城縣接壤,是連云港市的西大門,著名的大賢莊遺址坐落境內。境內交通便捷,310國道和236省道橫貫東西,距京滬高速公路僅10公里。全鄉總面積89.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33公頃,轄15個行政村,人口3.99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億元,同比增長16.1%;財政收入76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98元,凈增267元。礦產資源豐富,盛產蛇紋石、白云石、石英石等多種礦石,其中蛇紋石儲量居亞洲前列。農業生產獨具特色,已形成花生、山芋、板栗等六大無公害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形成了化工、建材、輕工、食品、采礦、鑄造等十多個行業,水晶粉及高純熔融硅微粉、精密鑄件、抽紗工藝品、板栗等遠銷日本、韓國及歐美等地,果醬、花生食品等暢銷全國二十多個大中城市。小城鎮建設突飛猛進,已建成商住樓二百余棟,市民廣場、文化中心、河濱公園、商業步行街等粗具規模。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財政超常規增長鄉鎮”。
    黨委書記 司相同
    鄉 長 王 華
     
    溫 泉 鎮
    溫泉鎮地處蘇魯交界羽山南麓,位于東?h城西北17公里處,310國道橫貫東西,“內網外環”的交通格局打造出溫泉鎮獨特的交通優勢。全鎮總面積35.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33.3公頃,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人口1.55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49萬元,同比增長12.5%;財政收入364.9萬元,同比增長2.4%;農民人均純收入3901元,凈增392元。擁有“泉、山、墓”為代表的豐富旅游資源,溫泉水遠近聞名,有“華東第一泉”美譽。全鎮擁有賓館、洗浴休閑中心、會務商展中心20余家,五星級賓館江蘇福如東海溫泉大酒店等5個投資過5000萬元的項目即將開工。鎮內環境不斷優化,“一環、一帶、一場、五區”的框架布局已具雛形。旅游觀光農業迅速發展,興建了農業觀光園、羽陽梨園、尹劉灣葡萄園和羽山桃園等一批農業生態園,投資1.2億元的農趣園項目即將開工。2004年,被市政府授予“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和“農村能源和生態農業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黨委書記 胡廣林
    鎮 長 胡廣林
     
    房 山 鎮
    江蘇百家名鎮房山鎮,是聞名遐邇的水晶、意楊之鄉,因境內房山而得名。鎮駐地距縣城10公里、連云港民航機場15公里,245省道縱穿南北,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全鎮總面積149.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000公頃,轄25個行政村,人口7.59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億元,同比增長8%;財政收入82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91元,凈增347元。全鎮初步形成速生意楊、淺水藕、稻田養殖、無公害稻米、良種畜禽等五大農業主導產業。林木業、米業、硅加工三大支柱產業初具規模,擁有木材工業園區3個、硅業發展基地2個?偼顿Y1200萬美元的新加坡獨資企業連云港宏楊木業公司不斷拓展國際市場,成為東?h的形象企業;華源石英、海盛科技等3家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硅加工龍頭企業全部竣工投產。2004年,被市政府評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城鎮建設先進鄉鎮”、“民政工作先進集體”。
    黨委書記 孔繁清
    鎮 長 張 輝
     
    橫 溝 鄉
    橫溝鄉位于東?h城北15公里,北與山東省臨沭縣接壤,310國道橫穿東西,蘇魯公路縱貫南北。全鄉總面積66.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00公頃,轄12個行政村,人口3.20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30萬元,同比增長13.4%;財政收入20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23元,凈增216元。農業經濟特色鮮明,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3個,創“禹王”牌山養草雞蛋品牌1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硅制品深加工粗具規模,熔融石英、棕剛玉、高純硅微粉、碳化硅等硅產品大量出口日、韓等國。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迅速發展,全鄉擁有中學1所、小學4所、中心幼兒園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幼兒入園率達100%。2004年,被市政府評為“民政工作先進集體”。
    黨委書記 趙海清
    鄉 長 許興江
     
    洪 莊 鎮
    洪莊鎮地處東?h西南部,區位優越,交通便捷,隴海鐵路貫穿境內。位于鎮駐地的阿湖客貨站,年貨物吞吐量80萬噸,是蘇北、魯南地區貨物中轉集散中心。全鎮總面積67.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0公頃,轄13個行政村,人口3.27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億元,同比增長13.65%;財政收入29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51元,凈增475元。優質高效的農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建有萬畝優質桃樹基地、千畝蔬菜基地,并通過省無公害品牌認證。同時,形成133公頃小麥良種和33公頃優質水稻制種基地。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石英加工成為新興產業,全年新增5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2個。交通運輸業是其重要產業,駐地火車站年貨物吞吐量達80萬噸,為東?h之最。小城鎮建設強力推進,新建商住樓41棟,修建排水管道1500米,完成鎮北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文教衛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被命名為“連云港市新型文明小城鎮”。
    黨委書記 鄭申文
    鎮 長 馮曉宏
     
    黃 川 鎮
    黃川鎮地處東?h東北部,310國道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93.83平方公里,耕地4400公頃,轄22個行政村,人口5.86萬。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5億元,同比增長13.6%;財政收入68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34元,凈增471元。農業經濟特色鮮明,有“中國草莓第一鎮”之稱,形成了萬畝草莓、萬畝桑、萬畝蔬菜、萬畝林的“四萬”農業特色經濟板塊。萬畝草莓通過國家級無公害認證,紅提葡萄、水稻、小麥、蛋雞等4個農產品通過了省級無公害認證。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區擁有工業園區2個,固定資產投資達5.5億元,形成了繅絲、食品、紡織、建材、化工、糧食加工六大支柱產業。全省聞名的黃川米市,年加工銷售優質大米30萬噸,生產的“黃川牌”、“金輪牌”大米熱銷山東、河南等20個省市。東海大型韓資企業———連云港越秀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速凍果蔬、調味品等產品暢銷韓、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2004年,被省農林廳評為“江蘇省無公害產業基地”;市委、市政府授予“社會治安安全鎮”、“衛生鎮”稱號。
    黨委書記 吳創新
    鎮 長 張 孟
     
    李 埝 鄉
    李埝鄉位于蘇魯兩省三縣交界處,310國道和洪夏公路縱橫境內?偯娣e70.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32公頃,轄11個行政村,人口3.06萬人。2004年全鄉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928萬元,同比增長13.8%;財政收入18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8元,凈增265元。無公害農業粗具規模,形成1333公頃無公害山芋、1533公頃無公害優質小麥、1667公頃無公害優質花生、333公頃無公害優質杏等4個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生豬年飼養量5.8萬頭,黃牛年飼養量2.8萬頭,是全市養牛之鄉。工業形成了生豬加工冷藏、高含量復混肥生產、淀粉和無公害山芋粉絲加工等支柱產業,現有生豬屠宰加工冷藏企業5家、復混肥生產企業4家,無公害山芋粉絲年生產能力超過8000噸。2004年,新上年產5萬噸復合肥等3個過500萬元項目。特色市場漸具規模,山芋市場、花生購銷市場、黃牛和仔豬交易市場已發展成為蘇魯交界具有較大影響的市場。小城鎮建設步伐較快,新建了農民休閑廣場,設立了體育健身路徑,是江蘇省首批群眾文化先進鄉、江蘇省無公害優質農產品生產基礎。2004年被市政府評為“農村能源和生態農業建設先進單位”、“草危房改造工作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 劉 林
    鄉 長 楊金傳
     
    南 辰 鄉
    南辰鄉位于蘇魯兩省三縣交界處,地處石梁河水庫上游?偯娣e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00公頃,水域面積700公頃,灘涂面積680公頃。轄9個行政村,人口1.82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96萬元,增長13%;財政收入12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95元,凈增333元。農業重點發展特種水產養殖、畜禽養殖兩大主導產業,黑魚養殖面積達100公頃,精養黑魚80萬尾,實現銷售800噸;網箱養魚11000箱,三禽飼養量55萬只,生豬飼養量達2.2萬頭,已建成45個規模禽場。工業經濟擴量增效,新上工業企業8個,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4個,初步形成了工藝品、醫藥中間體、熔融石英三大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繁榮興旺,新增個體工商戶46戶,外出勞務6000人。小城鎮建設呈現新氣象,“三縱四橫”粗具規模。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牽手致富工程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 李 彬
    鄉 長 李樹軍
     
    浦 南 鎮
    浦南鎮位于東?h東端、連云港市西郊,隴海鐵路、310國道、新牛公路橫穿東西,同三高速公路、204國道縱貫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偯娣e123.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0公頃,轄20個行政村,人口5.79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億元,增長16%;財政收入2233.1萬元,增長5.9%;農民人均純收入4831元,凈增487元。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食用菌、淺水藕、大棚蔬菜、稻田養殖、林木育苗、毛皮動物養殖、海洋漁業捕撈等已形成一定規模。浦南開發區不斷擴展,各項基礎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實現了“七通一平”。以開發區為依托,工業經濟總量迅速膨大,進一步形成了電力開關、線路器材、硅系列、管樁等十幾種優勢產品30多個系列,規模以上企業12家,實現產值3.6億元。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財政十強鄉鎮”。
    黨委書記 朱加剛
    鎮 長 曹 杰
     
    青 湖 鎮
    青湖鎮是一座百年古鎮,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位于東?h城北部20公里,310國道與245省道在鎮駐地交匯?偯娣e94.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69公頃,轄20個行政村、1個莊園,人口5.45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9億元,同比增長12.7%;財政收入40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08元,凈增348元。全鎮擁有個體工商戶6000余戶,每天流動人口近2萬人;商貿興隆,擁有2個工業區8個私營小區,形成了硅微粉、柳編玩具、優質稻米、服裝、板材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產品暢銷海內外。農業經濟粗具規模,全鎮建成2667公頃優質麥基地、2000公頃優質稻基地、267公頃稻田養殖基地,形成了310線綠色通道林果示范帶和245線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帶。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新建商住樓88幢,水泥路、路燈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逐步實現美化、綠化、硬化、亮化。社會事業發展迅猛,鎮區基本普及有線電視,建有水廠4個,供水覆蓋面積達80%。2004年被省政府評為“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鎮”、“江蘇省體育先進鎮”。
    黨委書記 高喜亮
    鎮 長 宋長早
     
    曲 陽 鄉
    曲陽鄉位于東?h西南部9公里處,西部與新沂市接壤,因鄉駐地為漢代曲陽縣城遺址而得名。境內交通便捷,連霍高速公路、徐海路橫貫鄉境?偯娣e7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67公頃,轄12個行政村,人口3.60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7億元,同比增長15.5%;財政收入3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12元,凈增358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效益初步顯現,已形成用材林666.67公頃、經濟林66.67公頃、藕田133.33公頃,建成了全市最大的蘆薈基地和泥鰍養殖基地。工業經濟迅速增長,現有工業企業50余家,主要生產壓電水晶、晶體切片、熔融石英、石英砂等硅系列產品,初步形成以水晶粉、熔融石英、石英粉等為基礎,以諧振器、頻率片、石英晶體深加工為龍頭的硅產業基地。2004年,被市政府評為“牽手致富工程先進單位”、“社會治安安全鄉鎮”。
    黨委書記 范益春
    鄉 長 劉樹軍
     
    石 榴 鎮
    石榴鎮位于東?h城北3公里,245省道穿境而過,北距310國道10公里。全鎮總面積7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85公頃,轄18個行政村,人口5.97萬。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3億元,同比增長15%;財政收入69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76元,凈增591元。石榴鎮是東海著名的“蔬菜之鄉”,現已形成2000公頃創匯蔬菜基地和2668公頃優質無公害稻米種植基地,建成20公頃石榴、68公頃日光溫室草莓、36公頃雪棗等5大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工業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F有工業企業4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家,形成了石英玻璃、塑料制品、機械電子、建筑材料、照明器材等十大系列、130多個產品,50多個產品遠銷日韓、歐美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工商戶3000多戶,從業人員1.5萬。全鎮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繁榮,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社會治安安全鄉鎮”。
    黨委書記 孔慶亞
    鎮 長 劉明亮
     
    石 湖 鄉
    石湖鄉位于東?h城西郊,隴海鐵路橫貫全境,峰泉路縱貫南北。全鄉總面積72.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00公頃,轄11個行政村,人口2.85萬人,是著名的“西瓜之鄉”、“創匯蔬菜之鄉”。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億元,同比增長13.8%;財政收入34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5元,凈增378元,F已形成林木、瓜果、蔬菜、特種水產養殖、奶牛養殖和稻麥良種繁育等六大農業科技園區。工業初步形成了硅資源和農副產品加工兩大支柱產業,龍新石英、石湖石粉廠、大平乳業、源松食品為龍頭的一批工業企業快速崛起。全年新增私營企業8家,個體工商戶83戶,固定資產投入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3個。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為“社會治安安全鄉鎮”、“草危房改造工作先進鄉鎮”、“民政工作先進集體”。
    黨委書記 劉廷富
    鄉 長 尹道云
     
    石 梁 河 鎮
    石梁河鎮地處東?h北部,座落于江蘇省最大人工水庫石梁河水庫南岸,西與山東臨沭接壤,北與贛榆交界, 245省道縱橫南北。全鎮總面積70.83平方公里,耕地2940公頃,轄15個行政村,人口4.01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億元,同比增長9.5%;財政收入32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50元,凈增306元。石梁河鎮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葡萄、草莓、板栗、大棗等干鮮果品,是江蘇省“葡萄之鄉”和連云港市“果品之鄉”,F已建成1000公頃無公害葡萄基地、333公頃無公害草莓基地和2萬只無公害網箱養殖基地,種養業是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工業企業已達30家,形成了碳化硅、石墨、板材、水產品、冷凍加工、彈簧鋼板、精細石英砂和化工等10多個行業。全鎮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繁榮,交通、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是連云港市新型小城鎮。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社會治安安全鄉鎮”、“農村能源和生態農業建設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 黃立強
    鎮 長 韓繼承
     
    雙 店 鎮
    雙店鎮位于東?h西部,310國道、洪夏公路、東郯公路在境內交匯。全鎮總面積117.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66.67公頃,轄15個行政村,人口4.76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億元,同比增長35.7%;財政收入34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44元,凈增221元。全鎮建成優質花生、牛羊、甜柿、苗禽炕孵四大農業示范基地;ㄉ偯娣e2000公頃,總產量連續12年位居全省鄉鎮之首。甜柿總面積666.67公頃,是全省最大的甜柿生產基地。擁有百頭牛場2個,全市最大的波爾山羊繁育中心1個,實現戶均3頭牛、人均3只羊,被市政府命名為“養牛之鄉”。年炕孵苗禽500萬只,是蘇北魯南最大的苗禽炕孵基地。2004年被省農林廳命名為“無公害畜禽基地”。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形成了滑石粉、融熔石英、刨花板、鑄件、石英砂等優勢產品,其中順達石英制品廠、開泰融熔石英廠、世林食品有限公司,依托本地資源優勢,打出了響亮的企業品牌,擁有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F代化小城鎮已粗具規模,鎮區商賈云集,形成了花生、牲畜、果蔬三大交易市場,電力通訊、道路交通、教育衛生、文化中心、金融保險等基礎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校”、“牽手致富工程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 楊 龍
    鎮 長 李 斌
     
    桃 林 鎮
    千年商貿古鎮桃林,西依郯城,南臨新沂,雄居兩省三縣交界處,隴海鐵路及310國道貫穿境內。全鎮總面積169.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86公頃,轄21個行政村,人口6.79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6億元,增長13.5%;財政收入76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39元,凈增331元。全鎮農業經濟特色明顯,以南京農業大學為科技依托,香港加保(生化)控股有限公司投資興辦的有機食品科技示范園的有機生產核心區已發展到700公頃,是蘇北領先、全省知名的有機食品生產及出口創匯基地,生產的“桃林牌”有機農產品已通過國家環?偩钟袡C食品發展中心的有機認證。工業經濟著力打造以汽車配件為主導的機械制造業經濟板塊,主要包括機械制造、建材、食品加工、硅系列產品等,2004年生產汽車鋼圈系列產品的企業發展到10家,7個系列產品通過國家ISO 9001認證,其中“博倫牌”商標、“玉輪牌”商標、“魁星牌”商標獲連云港市知名商標認證,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個私經濟以舊金屬、舊機動車、建材交易見長,全鎮個體工商戶2682戶,私營企業196家,個私經濟實現銷售收入6.8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580萬元,增長12.7%。城鎮建設日新月異,2004年吸引社會資金4000萬元用于小城鎮建設,鎮區面積擴大到3.5平方公里,街道實現八縱八橫。計劃生育工作代表全市通過省“十五”中期綜合評估。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農村能源和生態農業建設、安全生產、農村草危房改造、農民培訓與勞務輸出等工作先進單位,其中安全生產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
    黨委書記 朱秀明
    鎮 長 朱崇慧
     
    張 灣 鄉
    張灣鄉毗鄰連云港市區,北依隴海線,東距連云港港口35公里,西距連云港民航機場15公里,境內同三、徐連2條高速公路交匯,薔薇河、馬河等4條河流縱橫。全鄉總面積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67公頃,轄12個行政村,人口3.16萬。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8億元,同比增長11.7%,財政收入完成3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74元,凈增472元。全鄉以農業為基礎,以無公害、品種化、規;、優質化、效益化為依托,形成優質米、面粉加工、水產養殖等三大支柱產業。工業經濟實現超常發展,新建設的四營工業園進區項目6個,其中投入過1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總投入6000萬元,已初步拉開了園區建設框架。2004年5月投資1200萬元的張洪路張灣段13.1公里建成通車,11月張洪路與204國道對接1.1公里段建成通車,張洪路實現全線貫通,打開了張灣通向市區的東大門。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牽手致富工程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 朱鳳陽
    鄉 長 李善久
     
    駝 峰 鄉
    駝峰鄉地處東?h城東郊,緊臨連云港民航機場,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穿越境內。全鄉總面積104.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00公頃,轄23個行政村,人口6.35萬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億元,同比增長15%;財政收入84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49元,凈增479元。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新增蔬菜面積660公頃,大棚蔬菜500幢;葡萄園17公頃、花卉園7公頃,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000公頃;建成了全市最大的鄉級勞務服務中心和培訓基地,全年外出打工人員增至1.36萬人次,境外勞務達1500人次,勞務總額近億元。工業經濟主體地位快速提升,全年新上工業項目10個,其中500萬元以上8個,形成了石英制品、木業加工和機械制造三大產業群體,其中碘鎢燈生產線達540多條,成為全縣最大的碘鎢燈生產基地;A設施不斷完善,鄉村面貌日新月異,全鄉籌資600萬元,新建農村公路15.8公里,基本實現鄉村道路水泥化。2004年被市政府評為“勞務輸出先進鄉鎮”。
    黨委書記 戚永生
    鄉 長 李樹雷
     
    李 埝 林 場
    李埝林場位于東?h西北部,地處蘇魯兩省三縣交界處,總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2133公頃,耕地面積90.93公頃。下轄4個分場、2個苗圃、1個行政村,總人口1888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0萬元,同比增長8.2%;農民人均純收入2295元,凈增173元。全場共有生態林2133公頃,擁有黑松、刺槐、落羽杉等樹種50多個;333.33公頃速豐林、200公頃優質果品、33.33公頃珍稀苗木、1000畝優質西瓜等4個生產基地已經形成。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已建成資源加工企業3家,個體私營企業15家。林場松柏蒼翠,溪流縱橫,是旅游度假的天然優良場所,集狩獵、垂釣、餐飲于一體的連云港獵趣園項目已開工建設,成為江蘇省第二家以狩獵場為主要內容的森林旅游資源開發項目。
    黨委副書記 張定瑤
    場   長 張定瑤
     
    種 畜 場
    種畜場位于東?h西南部,地處連云港、徐州、宿遷三市交匯處,舉世聞名的“亞洲第一井”座落境內。全場總面積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4.7公頃,轄1個行政村,總人口2760人。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12萬元,同比增長14%;工農業產值4252萬元,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2230元,增長166元。2004年,全場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千只鹿場、百頭奶牛場為重點的養殖基地。以石英加工為重點的工業小區粗具規模,投資環境、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鹿茸(血)系列酒、熔融石英、硅微粉成為三大主導產品。連云港鹿場已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無公害梅花鹿繁育基地和鹿產品深加工基地。
    黨委書記 黃兆祥
    場 長 黃兆祥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桃色

    <small id="8g4hx"></small>
    <rp id="8g4hx"><ruby id="8g4hx"></ruby></rp>
    <s id="8g4hx"><samp id="8g4hx"></samp></s>

    1. <rp id="8g4hx"><ruby id="8g4hx"></ruby></rp>

    2. <th id="8g4hx"><track id="8g4hx"></track></th>
    3. <legend id="8g4hx"><noscript id="8g4hx"></noscript></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