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年鑒》2004年總述部分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5-12 05:03:32
東 海 縣
【概況】 東?h是蜚聲海內外的“中國水晶之都”,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西行第一縣,全縣轄22個鄉鎮、2個國營農場、1個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和1個市級旅游度假區,全縣總面積2248平方公里,人口114萬人。東海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東隴海鐵路橫貫東西,連霍、同三、京滬三條高速公路在縣內交匯,連云港民航機場坐落其間。東海水晶甲天下,水晶、石英儲量超過3億噸,儲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東海溫泉遠近聞名,被譽為“華東第一泉”,溫泉旅游度假區已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療養的勝地。2003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8.28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2%;實現財政收入3.08億元,增長16.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6億元,增長21.4%;農民人均純收入3264元,增長8.3%。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6.77萬公頃,建成0.67萬公頃國家級水稻標準化示范區、2.7萬公頃國家級優質專用小麥基地,水庫網箱養殖成為全省惟一的水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區,桃林有機食品等9個農產品獲有機和無公害品牌認證。綠色東海林業總體規劃首家通過省級論證并啟動實施。新建友信水產、高邦農業等外資農業項目12個,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28個,被評為省首批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單位。輸出勞務14.7萬人,同比增加4.5萬人,農民人均增收92.5元,輸出規模和增收份額均創歷史新高。
【工業經濟質量迅速提高】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3.8億元,增長27.8%,產銷率達97%。完成工業用電量3億千瓦小時,增長33%。完成國稅地稅入庫7215萬元,增長24%。完成技改投入13億元,增長21.9%;新上投入過500萬元工業項目80個,其中過千萬元項目22個,東海硅微粉、恒盛玻璃磚、順泰酒精等重點工業項目建成投產?萍紕撔虏椒ゼ涌,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6個,省級石英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投入使用;3項科技項目在省重大科技項目招標活動中全部中標,位居蘇北縣市首位。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9.05億元,增長2.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4億元,增長7.8%。投入資金7000萬元,新建和改擴建了東海路商業步行街、假日廣場、農資市場等一批綜合性和專業性市場。新增個體工商戶2947戶、民營企業371家。20多家超市、連鎖店、專賣店落戶縣城和各鄉鎮,商品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旅游業穩步發展,全年共接待游客38.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5億元。社區服務、信息咨詢、會計、審計等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
【城鄉建設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縣城建設完成總投資7.2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4.6平方公里。新建改建了晶都大道、振興路、富華路等15條城市主次干道和一批重點市政工程,新增城市道路24.5公里,水晶花園等19個重點房地產項目基本建成或投入使用。小城鎮建設完成投資6.3億元,安峰鎮創建為省級重點中心鎮,浦南鎮、黃川鎮創建為市級新型小城鎮。
【東?h被授予“中國水晶之都”稱號】 9月,東?h申報“中國水晶之都”獲得成功,被國家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水晶之都”稱號。同時,東海水晶城被正式命名為“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
【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東海水晶節】 10月28~29日,由江蘇省科技廳、揚子晚報社、奧地利施華洛世奇公司與東?h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東海水晶節隆重舉行,來自韓國、日本等15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上海、廣東等18個省市的800多名中外客商及各界人士參加了水晶節。期間共簽約各類項目69個,其中外資項目19個,計劃總投資 7160萬美元;內資項目50個,計劃總投資9億元。
【利用外資突破2000萬美元】 縣政府駐溫州、蘇州、東莞、青島等4個招商辦事處成立運行。先后開展了赴奧地利、韓國、臺灣和溫州、蘇州、東莞等十余次國內外大型招商活動,積極參加了省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小分隊招商、園區招商、以商引商成效顯著,全縣實際利用外資2066萬美元,順利實現倍增目標。
【投資7000萬美元的浮法玻璃項目簽約】 東?h與亞洲最大玻璃制造商———臺灣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引進該公司7000萬美元,興建蘇北魯南地區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產線。該項目分二期進行,建成后可日產浮法玻璃1050噸。年底一期工程破土動工。
【東?h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11月15~16日,東?h旅游發展規劃評審會在東海溫泉召開,評審專家組一致通過了由華東師范大學承編的《東?h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
【江蘇省首家縣級森林式生態游園落戶東! 8月,全省首家縣級森林原野式生態游園工程在東?h石湖林場開工。第一期工程總投資600萬元,建設面積達1000多畝,園內共設野生狩獵場、林間跑馬場等8個項目,可滿足游客多層次需求。
【東?h公選40名教干】 經組織部門批準,東?h教育系統面向縣內外公開選拔中小學教干,經過嚴格選拔,40名新選教干走上了教育領導崗位,為全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東海高級中學高考成績全市奪冠】 在2003年高考中,東海高級中學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全校本科達線總計980人,其中應屆本科達線721人,位居全市第一。
【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全面達標】 2003年全縣撤除小學126所,改教學點132所;撤除初中3所,改分部3所。經過調整,全縣現有中小學154所,全面完成省下達的中小學布局調整目標任務。
【東海成為“關愛女孩工程”試點縣】 在2003年國家設立的11個“關愛女孩工程”試點縣中,東?h名列其中,是江蘇省惟一被推薦入選的試點縣。
【《春打六九頭》搬上央視熒屏】 4月3日,中央電視臺11頻道向全國播出了由東?h作者楊再金創作、東海呂劇團演出的電視戲劇《春打六九頭》。該劇為全國惟一一家縣級劇團與央視合拍的電視劇。
【東海路商業步行街建成開業】 投資1.2億元的東海路商業步行街,經過1年的建設,投入運營。該步行街實施精品戰略,由南京市第二建筑設計院規劃設計,建成后為東海城市建設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
【順利通過省初保先進縣驗收】 11月24~26日,省初保先進縣驗收組對東?h進行了為期3天的考核驗收,確認東?h初保10項指標全面達標,使東?h順利跨入全省初保先進縣行列。
【東海建成蘇北首家有機食品基地】 8月28日,桃林有機食品科技示范園區13.6公頃核心區順利通過國家環?偩钟袡C食品發展中心檢測,獲得了有機食品生產的最終認證,結束了蘇北地區無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的歷史。
【蒯學通在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勇奪5枚金牌】 在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東?h浦南鎮半灘村的殘疾青年蒯學通,奮力拼搏,力挫群雄,奪得了1公里計時賽、4公里追逐賽等5個項目的金牌。
【國內惟一的省級石英材料工程技術中心在東?h落成】 10月29日,江蘇省石英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成典禮在連云港福東正佑照明電器有限公司舉行。該中心總投資一千多萬元,是經江蘇省科技廳批準,以福東公司為依托單位組建的國內惟一的省級石英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級淮豬保種選育基地在東海掛牌】 8月9日,全國惟一的國家級黃淮海黑豬(淮豬)保種選育基地在東海種豬場揭牌;簇i是我國優良的地方品種豬之一,2000年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保護目錄。該基地的建立,對保護淮豬這一瀕臨滅絕的優良豬種將起到積極作用。
【東海供電量突破5億千瓦小時大關】 截至2003年12月23日9時35分,東?h當年供電量突破5億千瓦小時大關,提前完成全年供電指標,并打破歷史最高紀錄。近年來,隨著東?h發展項目大推進、服務環境大建設的強勁勢頭,全縣供電總量年年攀升,確保了經濟社會的繁榮穩定。
!∩健℃
牛山鎮系東?h城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92.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13萬公頃,轄18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總人口12.38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億元,財政收入215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00元。全鎮建成了333.3公頃恒溫蔬菜基地、33.3公頃花卉示范園基地和100公頃梨棗、意楊基地,肉鴿、肉牛、淮海黑豬等特種養殖均已形成規模。形成了針織服裝、燈絲燈具、水晶珠寶、熔煉石英、建筑建材等五大產業鏈,擁有獨資、合資、內聯、私營企業400余家,出口產品近2000個品種,產品遠銷美國、韓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50個國家和香港地區。果蔬批發、建筑材料、裝飾裝璜、農資批發等八大專業市場年營業額均逾億元。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年接待游客25萬人次,年成交額突破5億元。
黨委書記:李方毅
鎮 長:高喜亮
安 峰 鎮
安峰鎮位于東?h城南12公里,因境內的安峰山而得名,境內的安峰水庫為江蘇省第二大人工水庫。全鎮總面積134.17平方公里,人口6.89萬人。2003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2億元,財政收入12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30元。鎮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金紅石、紅寶石、藍寶石、水晶、玄武巖等12種礦藏,其中金紅石、石榴子石的儲量及品位居全國前列,開發價值高,利用前景廣闊。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安峰鎮大力開發金紅石、石英砂、玄武巖“三塊石頭”,精心打造石英、拉管、熔煉、硅微粉、燈具等“五大硅產品加工中心”,全力驅動礦山經濟、園區經濟、民營經濟、城鎮經濟“四架稅源馬車”。全鎮農業、工業、三產及各項社會事業齊頭并進、協調發展。
黨委書記:陳啟發
鎮 長:王君成
白 塔 埠 鎮
白塔埠鎮地處連云港市區與東?h城的中間地段,連云港民航機場坐落境內,東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同三、連霍高速公路貫穿其中,內河航運連接長江。全鎮總面積103.29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人口6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200萬元,財政收入82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93元。鎮內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稻米、蔬菜兩大無公害生產基地已申報認證。沿市縣路工業長廊已具雛形,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110千伏變電所坐落其中,大批國內外客商紛紛來鎮投資興業。目前全鎮擁有工業企業396家,其中,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企業9家,初步形成了硅系列加工、機械制造、生物肥料、水泥建材等特色支柱產業。小城鎮建設快速推進,教科文衛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黨委書記:張述新
鎮 長:孫中華(8月任)
尹好章(8月免)
平 明 鎮
平明鎮位于東?h東南部,東臨市區,南與灌云縣、宿遷市接壤,薔薇河、淮沭新河等四大河流穿境而過,連徐高速公路橫穿全境。全鎮總面積15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萬公頃,轄24個行政村,人口7.09萬。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億元,財政收入1406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8780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847元。糧食產量穩居全國億斤糧鄉之首,建成了10萬畝優質稻米和1萬畝無公害稻米基地。境內連云港市高科技硅資源工業區將建成為亞洲最大的硅資源深加工基地,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開發研制的臥式拉管屬全國首創,為國家專利產品;A設施日趨完善,城鎮四縱三橫框架全面拉開。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有線電視已覆蓋12個行政村,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
黨委書記:李樹啟
鎮 長:張加志
山 左 口 鄉
山左口鄉位于蘇魯交界的馬陵山東麓,與山東省郯城縣接壤,是連云港市的西大門。境內交通便捷,310國道和236省道橫貫東西,距京滬高速公路僅10公里。全鄉總面積89.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43萬公頃,轄15個行政村,人口4.01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2億元,財政收入58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31元。農業生產獨具特色,已形成花生、山芋、板栗、西瓜、冬瓜等五大無公害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形成了化工、建材、輕工、食品、采礦、鑄造等10多個行業,水晶粉及高純熔融硅微粉、精密鑄件、抽紗工藝品、板栗等遠銷日本、韓國及歐美等地,果醬、花生食品等暢銷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小城鎮建設突飛猛進,市民廣場、文化中心、河濱公園、商業步行街等初具規模,被命名為市新型小城鎮。
黨委書記:司相同
鄉 長:李善久
溫 泉 鎮
溫泉鎮位于東?h城西北17公里處,北與山東臨沭縣接壤,310國道橫貫東西,“內網外環”的交通格局打造出溫泉鎮獨特的交通優勢。全鎮總面積35.82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人口1.54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888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848萬元,財政收入35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9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7442萬元。溫泉水遠近聞名,有“華東第一溫泉”美譽。全鎮現有賓館、洗浴休閑中心、會務商展中心20余家,五星級賓館———江蘇福如東海溫泉大酒店正在籌建。鎮內環境不斷優化,“一環、一帶、一場、五區”的框架布局已具雛形,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展開。旅游觀光農業迅速發展,興建了農業示范園、羽陽梨園、尹劉灣葡萄園和羽山桃園等一批農業生態園。
黨委書記:胡廣林
鎮 長:胡廣林
房 山 鎮
江蘇百家名鎮房山鎮,是聞名遐邇的水晶、意楊之鄉。鎮駐地距縣城10公里、連云港民航機場15公里,245省道縱穿南北,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全鎮總面積149.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8萬公頃,轄25個行政村,人口7.65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95億元,財政收入10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45元。全鎮已初步形成速生意楊、淺水藕、稻田養殖、無公害稻米、良種畜禽等5大農業主導產業。木業、米業、硅加工3大產業初具規模,現有木材工業園區3個、糧食加工園區1個、硅業發展基地2個。新加坡獨資企業連云港宏楊木業公司不斷拓展國際市場,成為東?h的形象企業,投資5000萬元的宏貴木業有限公司成為全市的木業龍頭。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教育、文化、衛生、廣電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黨委書記:劉海波
鎮 長:孔繁清
橫 溝 鄉
橫溝鄉位于東?h城北15公里,北與山東省臨沭縣接壤,310國道橫穿東西,蘇魯公路縱貫南北。全鄉總面積6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00公頃,轄12個行政村,人口3.2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434萬元,財政收入29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7元。農業經濟特色鮮明,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3個,創“禹王”牌山養草雞蛋品牌1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硅制品深加工初具規模,熔融石英、棕剛玉、高純硅微粉、碳化硅等硅產品大量出口日、韓等國。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迅速發展,全鄉擁有中學1所、小學4所、中心幼兒園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幼兒入園率達100%。
黨委書記:連 鋒
鄉 長:石洪陽
洪 莊 鎮
洪莊鎮地處東?h西南部,區位優越,交通便捷,隴海鐵路貫穿境內。位于鎮政府駐地的阿湖客貨站,年貨物吞吐量80萬噸,是蘇北、魯南地區貨物中轉集散中心。全鎮總面積67.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33萬公頃,轄13個行政村,人口3.2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761萬元,實現財政收入35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23元。優質高效的農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建有萬畝優質桃樹基地、萬畝蔬菜基地、萬畝西瓜基地,建成車站、洪莊2個養雞專業村。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全年新增5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4個。小城鎮建設強力推進,新建商住樓45棟,完成鎮北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水泥公路建設里程達7公里。文教衛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被命名為連云港市新型文明小城鎮。
黨委書記:鄭申文
鎮 長:張繼江
黃 川 鎮
黃川鎮地處東?h東北部,310國道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93.83平方公里,耕地4400公頃,轄22個行政村,人口6.04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310萬元,財政收入70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63元。農業經濟特色鮮明,有“中國草莓第一鎮”之稱,目前已形成萬畝草莓、萬畝桑、萬畝蔬菜、萬畝林的“四萬”農業特色經濟板塊。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形成了糧食、食品、絲織、造紙、板材加工5大支柱產業。擁有各類企業42家,年產值4.2億元。全省聞名的黃川米市,年加工銷售大米30萬噸,生產的“黃川牌”、“金輪牌”大米熱銷山東、河南等20個省市。城鎮建設初具規模,2003年新增綠地1000多平方米,鋪設水泥路面36000平方米,安裝路燈60余盞,被評為市新型小城鎮。
黨委書記:吳創新
鎮 長:張 孟
李 埝 鄉
李埝鄉位于蘇魯兩省三縣交界處,310國道和洪夏公路從境內縱橫穿過,全鄉總面積70.1平方公里,耕地3832公頃,轄11個行政村,人口3.37萬人。財政收入30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43元。無公害農業初具規模,全鄉已形成2萬畝無公害山芋、2.3萬畝無公害優質小麥、2.5萬畝無公害優質花生、5000畝無公害優質杏等4個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生豬年飼養量5.8萬頭,黃牛年飼養量2.8萬頭,是連云港市養牛之鄉。工業形成了生豬加工冷藏、高含量復混肥生產、淀粉和無公害山芋粉絲加工等支柱產業,現有生豬屠宰加工冷藏企業5家、復混肥生產企業4家,無公害山芋粉絲年生產能力超過8000噸。特色市場漸具規模,山芋市場、花生購銷市場、黃牛和仔豬交易市場已發展成為蘇魯交界具有較大影響的市場。
黨委書記:劉 林
鄉 長:孫僅良
南 辰 鄉
南辰鄉位于蘇魯兩省三縣交界處,地處石梁河水庫上游。全鄉面積30.5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人口1.8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560萬元,財政收入11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63元。農業重點培育特種水產養殖、杞柳深加工和畜禽養殖3個主導產業,黑魚養殖面積已達100公頃,精養黑魚80萬尾,網箱養魚5000箱,栽插杞柳200公頃,興辦柳編工藝品廠3個,生豬飼養量達2.1萬頭,“三禽”飼養51萬只,已建成45個規模禽場。工業經濟擴量增效,新上外資企業1家,私營企業發展到36家。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新建中小學餐廳、教學樓3幢。四級聯動落實幫扶資金14萬元,新上項目100多個,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李 彬
鄉 長:李樹君
浦 南 鎮
浦南鎮位于連云港市西郊,隴海鐵路、310國道、新牛公路橫穿東西,同三高速公路、204國道縱貫南北,西距連云港民航機場20公里,東至連云港港口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123.55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人口5.7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6億元,財政收入21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85元。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食用菌、淺水藕、大棚蔬菜、稻田養殖、林木育苗、毛皮動物養殖、海洋漁業捕撈等已形成一定規模。浦南開發區規模不斷擴展,各項基礎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實現了“七通一平”,已有生益科技、康緣、新大等三家上市公司在此投資。以開發區為依托,工業經濟總量迅速膨大,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1家,主要以機械、電子、輕工等科技含量高產業為主,2003年工業總產值達11億元。全鎮通訊、交通、水電、金融等社會事業發展迅猛,被授予江蘇省“文明鄉鎮”。
黨委書記:高蘭軍
鎮 長:朱加剛
青 湖 鎮
青湖鎮是一座百年古鎮,位于東?h城北部20公里,310國道與245省道在鎮駐地交匯。全鎮總面積94.33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人口5.41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511萬元,財政收入65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60元。全鎮已建成0.27萬公頃優質麥基地、0.2萬公頃優質稻基地、266.7公頃稻田養殖基地、5萬頭生豬養殖基地、1.5萬頭大牲畜基地和20萬只肉雞養殖基地,形成了310線綠色通道林果示范帶和245線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帶。擁有工業企業近百家,形成了化工、輕工、建材、工藝美術、農副產品加工等5大優勢產業。占地53.3公頃的商品貿易和農副產品專業市場,是蘇北地區較大的商品和農副產品集散基地。社會事業發展迅猛,鎮區基本普及有線電視,建成了5個有線電視村;建水廠4個,覆蓋面積達40%。
黨委書記:馮 梅
鎮 長:呂 斯
曲 陽 鄉
曲陽鄉位于東?h西南部,西部與新沂市接壤,因鄉駐地為漢代曲陽縣城遺址而得名。境內交通便捷,連霍高速公路橫貫鄉境,鄉駐地距東;疖囌緝H9公里。全鄉總面積7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33萬公頃,轄12個行政村,人口3.58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850萬元,財政收入43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8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效益初步顯現,已形成用材林666.67公頃、經濟林66.67公頃、藕田133.33公頃,建成了全市最大的蘆薈基地和泥鰍養殖基地。工業經濟迅速增長,現有工業企業50余家,主要生產壓電水晶、晶體切片、熔融石英、石英砂等硅系列產品,初步形成以水晶粉、熔融石英、石英粉等為基礎,以諧振器、頻率片、石英晶體深加工為龍頭的硅產業基地。全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黨委書記: 范益春
鄉 長: 馮曉宏
石 榴 鎮
石榴鎮位于東?h城北4公里,245省道穿境而過,北距310國道10公里。全鎮總面積70.4平方公里,耕地5333公頃,轄18個行政村,人口6.24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505萬元,財政收入29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89元。石榴鎮是東海有名的“蔬菜之鄉”,現已形成2000公頃創匯蔬菜基地和2668公頃優質無公害稻米種植基地,建成168公頃石榴、68公頃日光溫室草莓、36公頃雪棗等5大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工業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F有工業企業685家,形成了石英玻璃、塑料制品、機械電子、建筑材料、照明器材等10大系列、130多個產品,50多個產品遠銷日、韓、歐美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工商戶3000多戶,從業人員1.5萬。全鎮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繁榮,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
黨委書記:孔慶亞
鎮 長:劉明亮
石 湖 鄉
石湖鄉位于東?h城西郊,隴海鐵路橫貫全境。全鄉總面積72.26平方公里,耕地5.5萬畝,轄11個行政村,人口2.99萬人,是著名的“西瓜之鄉”、“創匯蔬菜之鄉”。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1億元,財政收入38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43元,F已形成林木、瓜果、蔬菜、特種水產養殖、奶牛養殖和稻麥良種繁育等6大農業科技園區。工業初步形成了硅資源和農副產品加工2大支柱產業,以龍新石英、石湖石粉廠、大平乳業、源松食品為龍頭的一批工業企業快速崛起。小城鎮建設加速推進,新建鎮區水泥路面15000平方米,實施了鎮區美化工程,有線電視實現了村村通,入戶達3000戶。
黨委書記:劉廷富
鄉 長:尹道云
石 梁 河 鎮
石梁河鎮地處東?h北部,坐落于江蘇省最大人工水庫———石梁河水庫南岸,西與山東臨沭接壤,北與贛榆交界,310國道附線橫穿東西,245省道縱橫南北。全鎮總面積71平方公里,耕地0.3萬公頃,轄15個行政村,人口4.00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800萬元,財政收入38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44元。石梁河鎮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葡萄、草莓、板栗、大棗等干鮮果品,是江蘇省“葡萄之鄉”和連云港市“果品之鄉”,F已建成0.1萬公頃無公害葡萄基地、0.07萬公頃無公害草莓基地和1.2萬只無公害網箱養殖基地。工業企業已達數十家,形成了碳化硅、石墨、板材、水產品、冷凍加工、彈簧鋼板、精細石英砂和化工等10多個行業。全鎮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繁榮,交通、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是連云港市新型小城鎮。
黨委書記:黃立強
鎮 長:劉樹軍
雙 店 鎮
雙店鎮位于東?h西部,310國道、洪夏公路、東郯公路在境內交匯。全鎮總面積117.45平方公里,耕地0.49萬公頃,轄15個行政村,人口4.63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8162萬元,財政收入53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97元。境內物產豐富,盛產花生、山芋、小麥、甜柿、花卉、西門塔爾肉牛、波爾山羊、優質草雞等,其中花生總產量位居全省鄉鎮之首。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全鎮現有中外合資企業3家,規模以上企業5家,私營個體企業300戶,其中歐亞石英有限公司、開泰熔融石英廠等企業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以幼兒園、小學、中學、初中、高中、成教為中心的多層次教育體系初步形成,文化、通訊、電力、衛生等各項事業長足發展。
黨委書記:侍守兵
鎮 長:李 斌
桃 林 鎮
千年商貿古鎮桃林,西依郯城,南臨新沂,雄居兩省三縣交界處,隴海鐵路及310國道貫穿境內。全鎮總面積134.93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人口6.39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5302萬元,財政收入86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8元。全鎮農業經濟特色明顯,桃林有機食品科技示范園的生產核心區已發展到66.7公頃,是蘇北領先、全省有名的有機食品生產及出口創匯基地,“桃林牌”有機農產品已通過國家環?偩终J證。工業經濟著力打造以汽車配件為主導的機械制造業板塊,主要工業門類包括機械制造、建材、食品加工、電子、硅加工等。個私經濟以舊金屬、舊機動車、建材交易見長。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面積已達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萬人,是全縣第一家“江蘇省新型示范小城鎮”。
黨委書記:朱秀明
鎮 長:楊 龍
張 灣 鄉
張灣鄉毗鄰連云港市區,北依隴海線,東距連云港港口35公里,西距連云港民航機場15公里,境內同三、徐連兩條高速公路交匯,薔薇河、馬河等四條河流縱橫。全鄉總面積9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47萬公頃,轄12個行政村,人口3.2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億元,財政收入56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6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02元。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建立了以瓦口為中心的3333公頃無公害優質米基地,成立了“淡水養魚生產合作社”、“稻田養殖生產合作社”。工業經濟超常發展,新建設的四營硅科技工業園,進區項目6個,總投入6000萬元,其中投入過1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已初步拉開了園區建設大框架。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安全文明鄉鎮”。
黨委書記:朱鳳陽
鄉 長:朱愛典
駝 峰 鄉
駝峰鄉地處東?h城東郊,緊臨連云港民航機場,隴海鐵路穿越境內。全鄉總面積104.25平方公里,耕地7200公頃,轄23個行政村,人口6.31萬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7億元,財政收入106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70元。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新增蔬菜面積667公頃、葡萄園17公頃、花卉園7公頃,新植草坪10公頃,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000公頃;建成了全市最大的鄉級勞務服務中心和培訓基地,全年外出打工人員超過8000人次。工業主體經濟地位快速提升,全年新上工業項目15個,其中500萬元以上12個,形成了石英制品、木業加工和機械制造三大產業群體,其中碘鎢燈生產線達250多條,成為全縣最大的碘鎢燈生產基地。全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鄉村面貌日新月異,新建農村公路15.8公里,基本實現鄉村道路水泥化。
黨委書記:戚永生
鄉 長:李樹雷
李 埝 林 場
李埝林場位于東?h西北部,地處蘇魯二省三縣交界處,總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2533公頃,下轄4個分場、2個苗圃、1個行政村,總人口1885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2元。全場共有生態林0.17萬公頃,擁有黑松、刺槐、火炬松、落羽杉等樹種50多個;300公頃速豐林、200公頃優質果品、30公頃珍稀苗木、60公頃優質西瓜等4個生產基地已基本形成。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已建成資源加工企業3家,個體私營企業多家。林場松柏蒼翠,溪流縱橫,是旅游度假的天然優良場所,集狩獵、垂釣、餐飲于一體的連云港獵趣園項目正在建設之中。
場 長:張定瑤(11月任)
王金牛(11月免)
種 畜 場
種畜場位于東?h西南部,地處連云港、徐州、宿遷三市交匯處,舉世聞名的“亞洲第一井”坐落駐地。全場總面積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6.7公頃,轄1個行政村、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00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5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4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20元。2003年,全場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萬只禽場、千只鹿場、千只羊場、百頭奶牛場為重點的養殖基地。以石英加工為重點的工業小區初具規模,投資環境、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鹿茸(血)系列酒、熔融石英、硅微粉成為3大主導產品。連云港鹿場已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無公害梅花鹿繁育基地和鹿產品深加工基地。
場 長:黃兆祥
版權所有:中共東?h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東?h地方志辦公室
地址:東?h牛山街道晶都大道1號縣行政中心A-916 電話:0518-87281909
郵箱:dhxszw@126.com 備案號:蘇ICP備13011393號
地址:東?h牛山街道晶都大道1號縣行政中心A-916 電話:0518-87281909
郵箱:dhxszw@126.com 備案號:蘇ICP備130113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