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年鑒》2006年綜述部分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5-19 11:44:44
東 海 縣
【概況】 東?h位于連云港市西部,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是新亞歐大陸橋西行第一縣,聞名中外的"中國水晶之都"。全縣轄22個鄉鎮、2個國營場、366個行政村,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人口115.26萬人。東?h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隴海鐵路東西橫貫全境,同三、連霍、京滬3條高速公路和310、204國道縱橫交匯,連云港民航機場坐落縣內,內河水運直達運河與長江。東?h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非金屬礦29種,其中水晶、石英儲量和品質居全國之首。東海溫泉遠近馳名,素有"華東第一溫泉"的美譽,溫泉旅游度假區已成為蘇北魯南地區休閑、旅游、度假、療養的勝地。
2005年,東?h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82億元,增長14.7%;一、二、三產實現增加值25.23億元、27.67億元和24.92億元,分別增長3.5%、27%和16%,三次產業結構比例32.4∶35.6∶32;實現財政總收入5.44億元,增長7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69億元,增長57.4%,增幅全省領先。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48.46億元,增長50.6%;年末全縣各金融機構存款余額56.35億元,增長21.3%。
2005年,東?h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82億元,增長14.7%;一、二、三產實現增加值25.23億元、27.67億元和24.92億元,分別增長3.5%、27%和16%,三次產業結構比例32.4∶35.6∶32;實現財政總收入5.44億元,增長7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69億元,增長57.4%,增幅全省領先。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48.46億元,增長50.6%;年末全縣各金融機構存款余額56.35億元,增長21.3%。
【農業經濟】 全年糧食總產量近94萬噸。全年培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7個,創建綠色食品品牌4個,建成豐禾食用菌、富硒米、優質甜瓜3個有機食品基地和石榴示范豬、南辰黑魚等20多個養殖小區。年新增林業面積3.56萬畝,被評為省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年疏?h鄉河道123條,治理小流域面積11333公頃,改造中低產田3333公頃,建成戶用沼氣池2萬個,安峰山水庫除險加固等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施工。全年勞務輸出21.7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突破12億元。
【工業經濟】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88億元,增長35%;實現銷售收入34.17億元,利潤2.24億元,分別增長55.6%和136.2%;產銷率97.4%;全年工業用電量5.36億千瓦小時,增長20.5%;完成工業入庫稅收1.54億元,增長61%;二產比重首次超過一產,步入工業化元年。新上過千萬元工業項目164個,其中過億元項目12個,巨龍水泥、臺玻浮法玻璃等項目竣工投產。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47個,獲批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16個,申報專利75件。
【外向型經濟】 全年新批外資項目50個,合同利用外資1.8億美元,增長117%;實際利用外資8060萬美元,增長91.1%,總量躍居蘇北26個縣(市)區之首;簽約內聯過千萬元項目253個,引進內聯縣外資金42.6億元,增長116.2%,連續實現翻番。新增外派勞務2200人,實現外經營業額5100萬美元,增長21.4%;出口創匯6598萬美元,增長10.8%。
【城鄉建設】 全年完成城鄉建設總投資19.01億元,其中城市建設投資15.05億元?h城建設步伐加快,城北新區建設快速推進,西雙湖新城啟動實施,縣城面積擴大到23平方公里,城市化率36%;新增綠化面積4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5.1%。桃林鎮被命名為省級新型示范小城鎮。全年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3.96億元,竣工縣鄉公路總里程378公里,改造農村公路里程368.8公里,市縣路奔牛廣場至機場段半幅通車,機場專用公路開工建設,城鄉路網構架進一步完善。
【商貿流通】 以專業市場為龍頭、以現代連鎖企業為支撐的商業銷售網絡不斷健全,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2億元,增長14.5%;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4.92億元,增長16%,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上升2個百分點。接待游客63萬人次,實現業務收入3.6億元;東海水晶城年交易額突破10億元。開發房地產面積37.5萬平方米。新增個體工商戶5465戶,民營企業528家,民營企業注冊資本增長50%。
【人民生活】 城鎮在崗職工人均工資達11643元,增長23.4%;農民人均純收入4015元,增長10.4%;期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40.3億元,增長19.2%。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1.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19.8平方米和30平方米。新增養老保險擴面1400人,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7144人,農村低保26800人,全縣貧困戶減少5800戶。
【"山花"文學社被省文化廳命名為特色文化團隊】 4月25日,東?h李埝鄉"山花"青年農民文學社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全省惟一的鄉鎮級省市特色文化團隊。
【東?h首次獲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6月14日,由東?h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實施的"半導體及光通訊超純石英砂"項目通過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評審,獲得1500萬元無償科技資金支持。該項目采用目前國內領先的真空高溫技術結合高溫動態浸洗技術,祛除石英砂中流體及元素雜質,達到美國同類技術水平,填補國內空白,對推動我國半導體工業、高純石英光源、航空航天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國家火炬計劃東海硅材料產業基地揭牌】 9月28日,蘇北地區首家縣級行政區獨自承擔的國家級火炬計劃產業基地---東海硅材料產業基地揭牌。
【第八屆中國東海水晶節圓滿成功】 9月29~30日,第八屆中國東海水晶節隆重舉行。本屆水晶節以"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為辦節宗旨,邀請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名客商,舉辦硅材料產業基地專家研討會、百名客商看東海等多項重大活動。期間共簽約項目102個,其中過千萬元項目77個、過億元項目13個,總投資84.02億元。
【全省首家縣級司法鑒定機構掛牌成立】 10月1日,全省首家縣級司法鑒定機構---東?h司法鑒定所掛牌成立,標志著東?h司法鑒定體制改革邁上嶄新的平臺。
【安峰鎮文化活動中心被確定為省級鄉鎮文化站標準試點工程】 10月25日,東?h安峰鎮文化中心綜合樓工程被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確定為全省惟一一家省級鄉鎮文化站標準化試點工程。
【安峰鎮文化活動中心被確定為省級鄉鎮文化站標準試點工程】 10月25日,東?h安峰鎮文化中心綜合樓工程被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確定為全省惟一一家省級鄉鎮文化站標準化試點工程。
【石梁河無公害葡萄獲得"葡萄協會杯"金獎】 11月25日,在全省葡萄展示會上,東?h石梁河無公害葡萄生產基地選送的葡萄摘得首屆"葡萄協會杯"金獎。
【西雙湖東海新城開工建設】 11月28日,由東?h人民政府和香港萬藝投資有限公司合作的西雙湖東海新城項目舉行盛大開工儀式。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規劃面積8.8平方公里,主要建有2公頃景觀廣場、200米景觀橋、100公頃草地運動場和水上運動中心,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一個功能齊全、具有園林意境、濕地城市概念、符合人居理念的新城區,推動東?h城快步邁入西雙湖時代。
【東?h實際利用外資列蘇北縣級第一】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8060萬美元,增長91.1%,總量躍居蘇北26個縣(市)區之首。
【東?h委組織部榮獲全省組織工作"創新成果獎"】 12月28日,東?h委組織部首創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實績聽證考核制度,被評為全省組織工作十大創新成果之一,成為全省惟一獲此殊榮的縣級組織。
【東?h榮獲"全國群眾體育運動先進縣"稱號】 12月30日,東?h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稱號。至年末,全縣共有晨練點220個,健身工程41處,鄉鎮健身器材普及率100%,擁有蘇北地區惟一的縣級水上運動中心和自行車訓練場,成功承辦全國青少年賽艇皮劃艇比賽、全國青少年自行車比賽等重大體育賽事。全年獲市級以上金牌40枚,銀牌34枚,銅牌37枚。
牛 山 鎮
牛山鎮是東?h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全鎮土地總面積9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50公頃,轄18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12.98萬人。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億元,財政收入33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54元。全年糧食總產量3422萬公斤。擁有獨資、合資、私營企業400余家。擁有全國最大的水晶銷售中心---東海水晶城,日接待游客近千人,年成交額突破10億元。2005年被評為連云港市"二十優鄉鎮"和"八個一工程"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 何東明
鎮 長 朱其剛
駝 峰 鄉
駝峰鄉地處東?h城東郊,總面積104.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00公頃,轄23個行政村,5.70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7億元,財政收入7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00元。糧食總產6787萬公斤,農業總產值2.63億元。建成全市最大的鄉級勞務服務中心和培訓基地,全年外出務工人員1.4萬人次,勞務收入近億元。新上工業項目22個,其中過千萬元項目7個,形成石英制品、木業加工和機械制造三大產業群體,其中碘鎢燈生產線達540多條,成為全縣最大的碘鎢燈生產基地,全年工業總產值9.82億元;I資500多萬元,新建農村公路22.8公里,鄉村道路基本實現水泥化。
黨委書記 戚永生
鄉 長 朱桂彥
白塔埠鎮
白塔埠鎮是全國首批發展與改革試點小城鎮、江蘇省重點中心鎮、縣三大中心鎮之一。連云港民航機場坐落境內,東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徐連高速入口距鎮區5公里,內河航運連接長江?偯娣e103.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52公頃,轄16個行政村,5.79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5億元,財政收入6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5元。全年糧食產量6652萬公斤,實現農業總產值2.54億元。有工業企業390家,其中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企業9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7億元。2005年獲省全民健身"八個一工程"先進單位稱號。
黨委書記 李文書
鎮 長 孫中華
浦 南 鎮
浦南鎮位于東?h東端,緊鄰連云港市區,隴海鐵路和連霍、同三兩條高速公路縱橫穿越。面積12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000余公頃,轄20個行政村,6.1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億元,財政收入33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14元,凈增580元。糧食總產量6089萬公斤,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51億元。依托境內浦南開發區,全鎮招商引資勢頭強勁,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1119萬美元,位居蘇北鄉鎮第一。全鎮規模以上企業達12家,全年工業總產值7.96億元。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鄉鎮經濟增長20優鄉鎮。
黨委書記 朱加剛
鎮 長 曹 杰(8月免)
谷勝迎(8月任)
黃 川 鎮
黃川鎮位于東?h東北部,310國道穿境而過,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草莓第一鎮"。全鎮總面積93.83平方公里,耕地4400公頃,轄22個行政村,4.03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2億元,財政收入3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84元。工業有繅絲、食品、紡織、建材等產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7億元。糧食總產4603萬公斤;形成東草莓、西蠶桑、南稻米、北紅提的四大農業特色經濟板塊,"秀收牌"系列大米通過"綠色農產品品牌"的認證。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社會治安安全鄉鎮"、"百名教授科教興百村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 張 孟
鎮 長 唐成考(8月免)
陶士振(8月任)
南 辰 鄉
南辰鄉位于蘇魯兩省三縣交界處,地處石梁河水庫(海陵湖)上游。面積30.50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83萬人口。200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48萬元,財政收入1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全年糧油總產量573萬公斤,實現農業總產值2486萬元;特種水產養殖、畜禽養殖兩大主導產業形成規模,漁業總產量及肉蛋類產量均高于全鄉糧食總產量。工業形成工藝品、醫藥中間體、熔融石英三大新興產業,實現總產值1.3億元。新增個體工商戶52戶,外出勞務6000人次。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牽手致富工程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 李 彬(8月免)
周興干(8月任)
鄉 長 周耿江
石梁河鎮
石梁河鎮地處東?h北部,坐落于江蘇省最大人工水庫---石梁河水庫(海陵湖)南岸,西與山東臨沭接壤,北與贛榆交界。面積70.83平方公里,耕地2940公頃,轄15個行政村,4.03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3億元,財政收入2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27元,凈增368元。有"葡萄之鄉"和"果品之鄉"美稱,建成1000公頃無公害葡萄基地、500公頃無公害草莓基地和3萬只無公害網箱養殖基地,形成龍頭企業+農戶+基地的產業化區域化布局。勞務輸出1萬余人。工業企業30多家,年實現總產值2.6億元。2005年被省環保廳授予"江蘇省循環經濟建設示范單位"。
黨委書記 李樹雷
鎮 長 韓繼承
青 湖 鎮
青湖鎮是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地處310國道和245省道交匯處?偯娣e94.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69公頃,轄20個行政村、1個莊園,5.43萬人。200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3億元,財政收入2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59元。初步形成硅微粉、柳編玩具、優質稻米、服裝、板材加工等五大工業支柱產業,年產值突破3億元。建成2667公頃優質麥基地、2000公頃優質稻基地、267公頃稻田養殖基地,形成310線綠色通道林果示范帶和245線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帶。韓國青西莊園養殖泥鰍150公頃,年產泥鰍5000余噸。2005年榮獲"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鎮"、"江蘇省體育先進鎮"、"江蘇省先進基層黨校"等稱號。
黨委書記 高喜亮
鎮 長 徐 艷
石 榴 鎮
石榴鎮位于東?h城北3公里,東距連云港機場10公里?偯娣e70.40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6.29萬人口。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2億元,財政收入811萬元。引進重點工業項目19個,其中過千萬元以上13個,石英玻璃、塑料制品、機械電子、建筑材料、照明器材等行業迅速壯大,全年實現工業銷售額達8億元,利稅近5000萬元。2005年被省農林廳認證為"無公害蔬菜基地"、"無公害畜禽產地"。石榴鎮是縣內教育第一大鎮,擁有近千名教師和逾萬名學子,石榴高級中學是全縣第一家民營完中。
黨委書記 孔慶亞(8月免)
曹 杰(8月任)
鎮 長 劉明亮(2月免)
馬文兵(2月任)
橫 溝 鄉
橫溝鄉位于東?h城北15公里,北與山東省臨沭縣接壤,310國道橫穿東西,蘇魯公路貫穿南北。面積66.89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3000公頃,3.24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736億元,增長15.5%,財政收入17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742元,凈增長330元。建成3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創"禹王"牌山養草雞蛋品牌1個。熔融石英、棕剛玉、高純硅微粉、碳化硅等工業產品出口日本、韓國,年產值1.56億元。
黨委書記 趙海清(8月免)
黃兆祥(8月任)
鄉 長 許興江
溫 泉 鎮
溫泉鎮位于東?h城西北13公里處,地處蘇魯交界羽山南麓,310國道橫貫東西。面積35.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33.3公頃,鎮區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人口1.57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00萬元,增長14.9%;財政收入527萬元,增長71.4%;農民人均純收入4424元,凈增473元。擁有以"泉、山、墓"為代表的豐富旅游資源,溫泉水遠近聞名,有"華東第一溫泉"的美譽。全鎮擁有賓館、沐浴休閑中心、會務商展中心20余家,五星級福如東海溫泉大酒店、羽山綜合開發、農趣園及游泳館項目陸續開工,新世紀溫泉度假村、自來水廠投入運營,溫泉廣場、投資服務中心建成使用。2005年先后被市政府評為"文明鄉鎮"和"創建'32111'綠色文明工程、綠色社區"。
黨委書記 胡廣林
鎮 長 劉傳健
雙 店 鎮
雙店鎮位于東?h西部,面積117.45平方公里,耕地4866.67公頃,轄15個行政村,4.74萬人。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億元,引進內聯資金1億元,外資50萬美元,完成財政收入2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04元。建成優質花生、牛羊、甜柿、苗禽炕孵四大農業示范基地,其中花生種植面積2000公頃,甜柿種植面積666.67公頃,是全省最大的甜柿和花生生產基地。晶寶石英有限公司、開泰熔融石英廠的滑石粉、融熔石英、石英砂等產品,暢銷省內外。
黨委書記 楊 龍(8月免)
李 斌(8月任)
鎮 長 李 斌(8月免)
孫海波(8月任)
李 埝 鄉
李埝鄉位于東?h西端,與山東省臨沭縣接壤,面積70.09平方公里,耕地3832公頃,轄11個行政村, 3.45萬人。2005年全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00萬元,財政收入1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77元。形成脫毒山芋、優質小麥、無公害花生、優質杏等四個農業生產基地。引進科派肥料、宏大冷藏廠等民營企業14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9億元。培植規模養殖大戶300多戶。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援予"社會治安安全鄉鎮"稱號。
黨委書記 劉 林
鄉 長 楊金傳
山左口鄉
山左口鄉位于蘇魯交界的馬陵山東麓,與山東省郯城縣接壤,著名的大賢莊遺址坐落其境,310國道、236省道橫貫東西,距京滬高速公路僅10公里。面積89.09平方公里,耕地4280公頃,轄15個行政村,4.04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4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10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90元。境內盛產蛇紋石、白云石、石英石等多種礦石,其中蛇紋石儲量位居亞洲前列。農業形成花生、山芋、板栗等六大無公害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工業形成化工、建材、采礦、鑄造等10多個行業,水晶粉及高純熔融硅微粉、精密鑄件等遠銷日本、韓國及歐美。2005年被市政府評為"文明鄉鎮"。
黨委書記 司相同
鄉 長 王 華
桃 林 鎮
桃林鎮是全省首批新型示范鎮,省重點中心鎮,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隴海鐵路與310國道穿境而過。面積169.78平方公里,耕地9386公頃,轄21個行政村,6.8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億元,財政收入7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56元。工業新引進投資過千萬元項目10個,完成技改項目3個;擴建熔融石英生產線24條,熔融石英年產過3萬噸,居全國第一。該鎮是全省有名的萬畝無公害油桃生產基地,全市有名的"瓜果之鄉"。油料、畜禽蛋等6類農副產品通過省級無公害認證。2005年計劃生育工作代表全市通過省"十五"中期綜合評估;榮獲連云港市"村鎮建設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
黨委書記 朱秀明
鎮 長 朱崇慧
洪 莊 鎮
洪莊鎮地處東?h西南部,隴海鐵路貫穿境內,阿湖火車站坐落在鎮駐地,年貨物吞吐量80萬噸。面積67.19平方公里,耕地5000公頃,轄13個行政村,3.30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8億元,完成財政收入2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8元。萬畝優質桃,千畝大棚蔬菜、十萬只無公害蛋雞形成特色農業品牌,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和省農林廳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擁有工業企業56家,全年新增過5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7個。新增個體私營企業12個,新增個體工商戶95家,外出勞務9960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0%。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社會治安安全鎮"。
黨委書記 馮小宏
鎮 長 張懷軍
石 湖 鄉
石湖鄉位于東?h城西8公里處,面積72.26平方公里,耕地3800公頃。轄11個行政村,3.02萬人。2005年全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億元,增長16.8%;財政收入305萬元,增長42.4%;農民人均純收入4021元,增長14.4%。農業形成林木、瓜果、蔬菜、特種水產、奶牛養殖和稻麥良種繁育六大科技示范園。工業以硅資源加工和農副產品加工為龍頭,新上5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其中投資過千萬項目3個,引進內聯縣外客方到位資金8140萬元。新增私營企業82家,個體工商戶94戶。2005年被江蘇省政府和連云港市政府命名為"黃牛改良示范鄉鎮"。
黨委書記 劉廷富
鄉 長 尹道云
曲 陽 鄉
曲陽鄉位于東?h城西南部9公里處,西與新沂市接壤,因鄉駐地為漢代曲陽縣城遺址而得名。連徐高速公路、徐海路橫貫鄉境。面積75.42平方公里,耕地3267公頃,轄12個行政村,3.63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6億元,增長14.1%;財政收入3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26元,凈增513元。農業形成"百畝泥鰍千畝魚,萬只雞鴨千畝藕"的規模養、種、植特色。擁有工業企業60余家,主要生產壓電水晶、晶體切片、熔融石英、石英砂等硅系列產品,初步形成以水晶粉、熔融石英、石英粉等為基礎,以諧振器、頻率片、石英晶體深加工為龍頭的硅產業基地。
黨委書記 范益春
鄉 長 劉樹軍
安 峰 鎮
安峰鎮位于東?h城南12公里,南臨沭陽縣,西依新沂市,境內安峰山水庫為江蘇省第二大人工水庫。面積134.17平方公里,耕地7867公頃,轄26個行政村,6.57萬人。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7億元,財政收入10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26元,凈增442元。境內已發現有金紅石、石榴子石、紅寶石、藍寶石等12種礦藏,其中金紅石、石榴子石的儲量及品位居全國前列。新增500萬元以上項目19個,過千萬元項目7個;新增個體工商戶310戶、私營企業39家。2005年通過省級新型示范小城鎮驗收,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社會治安先進鄉鎮"、"先進基層黨組織"、"連云港市文明單位"。
黨委書記 陳啟發(8月免)
楊 龍(8月任)
鎮 長 周興干(8月免)
朱遲彥(8月任)
房 山 鎮
江蘇百家名鎮房山鎮,是聞名遐邇的水晶、意楊之鄉,因境內房山而得名,距縣城10公里。面積149.72平方公里,耕地9121公頃,轄25個行政村,7.61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億元,增長11%;財政收入10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98元,凈增504元。農業形成速生意楊、淺水藕、稻田養殖、無公害稻米、良種畜禽五大主導產業。工業形成木業、米業、硅加工業三大支柱。連云港宏楊木業公司已成為東?h的外貿形象企業。連云港君和實業有限公司等9家投資過1000萬元硅加工龍頭企業全部投產。
黨委書記 孔繁清
鎮 長 宋長早
平 明 鎮
平明鎮位于東?h東南部,東臨連云港市區,南與灌云縣和沭陽縣接壤。面積157.31平方公里,耕地1萬公頃,7.09萬人,轄24個行政村。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6億元,財政收入1830萬元,出口創匯650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18元。作為聞名全國的"魚米之鄉",糧食產量連續12年超過1億公斤。擁有工業企業180多家,其中資產過千萬元的11家,過500萬元的23家。以太平洋、鑫安、天元、圣達等為龍頭的硅資源深加工企業已形成硅資源研發、制砂、制管、燈具、包裝等功能齊全的"硅工業基地"。
黨委書記 李樹啟(8月免)
李 彬(8月任)
鎮 長 張加志
張 灣 鄉
張灣鄉毗鄰連云港市區,境內同三、徐連兩條高速公路交匯,薔薇河、馬河等4條河流縱橫。面積95平方公里,耕地4667公頃,轄12個行政村,3.19萬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2億元,財政收入2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81元。農業形成優質米、面粉加工、水產養殖等三大支柱產業。工業新上過500萬元項目10個,其中過1000萬元項目3個,內聯客方到位資金8000萬元,新增民營企業注冊資金1680萬元。四營工業集中區3平方公里規劃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目前進區項目10個,總投資1.5億元。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經濟增長"二十優鄉鎮"。
黨委書記 朱鳳揚
鄉 長 李善久
種 畜 場
種畜場位于東?h西南部,地處連云港、徐州、宿遷三市交匯處,亞洲第一超深井坐落境內。面積6.73平方公里,耕地394.7公頃,轄1個行政村,2760人。2005年全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農業形成以千只鹿場、百頭奶牛場為重點的養殖業基地。工業以礦產資源加工為主,年銷售額近千萬元。
黨委書記 黃兆祥(8月免)
周振嶺(8月任)
場 長 周振嶺
李埝林場
李埝林場位于東?h西北部,地處蘇魯兩省三縣交界處,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2133公頃,耕地90.93公頃。轄4個分場、2個苗圃、1個行政村,1888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0.1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80元,凈增185元。擁有生態林2150公頃、速豐林300公頃、珍稀苗木基地35公頃、特色農業基地150公頃,形成生態景觀林、優質經濟林、珍稀苗木、特色農業四個生產基地。建成資源加工企業3家,個體私營企業15家。投資500萬元的連云港市獵趣園建成投入使用。林場先后引進美國落羽杉等林木新品種6個,2次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黨委書記、場長 張定瑤
版權所有:中共東?h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東?h地方志辦公室
地址:東?h牛山街道晶都大道1號縣行政中心A-916 電話:0518-87281909
郵箱:dhxszw@126.com 備案號:蘇ICP備13011393號
地址:東?h牛山街道晶都大道1號縣行政中心A-916 電話:0518-87281909
郵箱:dhxszw@126.com 備案號:蘇ICP備130113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