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后抗日生命線——東海蘇魯交通線
作者:東海史志網 發布時間:2021-06-15 10:19:11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中和華北兩大抗日根據地之間,是日軍占領的地帶。1940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隴海鐵路南建立東?h抗日民主政權,1941年5月,在路北建立“東海辦事處”,后改稱海陵縣,這里存在一條聯結南北的地下抗日交通要道,被稱為蘇魯交通線。他縱穿隴海鐵路北的東?h和路南的海陵縣,兩縣的地方黨組織和廣大軍民以無限的忠誠和犧牲,堅持與日、偽軍進行英勇的斗爭,誓死保衛著交通線。這條交通線自建立以后就始終保持著安全和暢通,不僅承擔著為華中和山東兩個地區送情報、文件、報紙、書籍等重要任務,而且保證了八路軍和新四軍之間的緊密聯系,使華中與華北兩大根據地能夠互通情報,協同作戰,多次粉碎日偽對蘇北和山東兩大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促進了兩大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還護送來往干部安全通過隴海鐵路,多次保護了劉少奇、羅榮恒、谷牧等領導同志順利過境。
1938年5月,徐州淪陷以后,我黨原來在華中通往華北的秘密交通線被日軍破壞,工作聯絡受到嚴重影響,被迫通過海上船只來往,此后一段時間,出了幾次事故; 1940年,中共山東分局魯南區黨委與華中局淮海區黨委,共同研究決定在東海、海陵兩縣建立一條新的縱貫隴海鐵路連結蘇魯的秘密通道——蘇魯交通線,以保障華中、華北兩大抗日根據地之間的聯絡。1941年,中共山東分局派戰時郵局巡視員李彬和海陵縣郵局劉書鑒專程到路南東?h委和宿沭?h委研究建立交通線的問題。最終確定了隴海路北從彭宅村向北經魯莊,過劉灣,出海陵縣,到臨沭縣夏莊,再繼續向西北延伸;路南以趙莊為主站點,過安峰山下的周沈莊,經大稠出東?h,然后分東西兩條線,東線經沭陽縣,西線經宿遷縣,分別進入鹽阜、淮海一帶的地下交通聯絡線路。
對于蘇魯交通線的工作,路北濱海地委和路南淮海區黨委都十分重視。1942年,鐵路南北兩縣都建立了武裝交通隊(簡稱武交隊),專門護送過路人員和文件的安全。6月,鄭子久調任海陵縣委書記時,濱海地委書記王眾音親自向鄭子久交待任務,指出海陵縣是華中華北兩大抗日根據地的交通要道,無論如何要保住這個要道不被敵人切斷。1942年后,淮海區黨委曾多次指示第三中心縣委和東?h委、潼陽縣委,強調保障蘇魯交通線是他們的中心任務。1942年6月,劉少奇從山東專門寫信給第三中心縣委書記章維仁,表揚蘇魯交通線上的工作做得好,并要求縣委繼續加強這一工作,做到蘇魯交通萬無一失。從此,中心縣委對交通線的重大意義有了進一步認識,對交通線的建設更加重視。
在抗日戰爭的光榮歲月里,東海、海陵兩縣黨組織依靠人民群眾與日偽軍進行了長期的斗爭,使蘇魯交通線成為一條打不斷的敵后抗戰秘密聯絡線。
蘇魯交通線縱跨隴海鐵路,必須經過鐵路兩邊長達二十公里的“偽化區”。“偽化”區為敵、偽、匪勢力所盤踞。日偽軍對鐵路沿線封鎖嚴密,為過路設置了層層障礙。沿路據點成串,確堡林立,鐵路兩邊還挖有一丈多深的護路溝,除日偽駐守把住關卡外,還有由各鄉、保抽集的“鐵路新民隊”日夜巡邏。日偽軍后來知道這一帶有條地下交通線后,更加千方百計地進行破壞。白天,一見有人過路便開槍射擊。對此,東?h黨組織針鋒相對,堅決斗爭。
(一)防匪擾、反“偽化”、力保暢通。對土匪勢力,堅決打擊。1941年之后,路南東?h曾消滅安峰山以東的土匪,路北海陵縣曾消滅尹灣子土匪。隴海鐵路北三四公里地有個彭宅村,是蘇魯交通線上的一個地下交通站。1942年,外號叫“李大將”的土匪李萬里率百余人,經常住在彭宅附近的尤塘、白石嶺等村莊,對交通線安全構成威脅。由于尤塘、白石嶺離日偽據點較近,不便用武力剿除這股土匪,縣委決定派敵工委員李光明同志出面將這股土匪趕走。李光明接受任務后,帶領彭宅村地下黨組織,發動群眾向匪首李萬里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并加強與他進行感情溝通,迫使李萬里同意撤到遠離交通線的路南房山一帶,從而掃除了一大障礙。石湖鄉小婁莊也是交通線上的一個地下交通站。1944年,由于大婁村惡霸莊氏三兄弟投靠日軍,為虎作倀,直接威脅到了交通站的安全。當年秋天的一個傍晚,在縣武裝交通隊的支持下,小婁莊地下交通站站長王品三與同伴先是化裝成推車賣鹽的商人將三兄弟中的老二誘出處死,接著又里應外合,設計將逃到蔡塘日軍據點的其余兩兄弟除掉,清除了交通站的威脅。
對日偽軍在鐵路兩邊實行“偽化”政策,采取“打進去、拉過來”等辦法反“偽化”。牛山鄉張谷村是蘇魯交通線的必經之地,日軍曾多次到這里“掃蕩”,妄圖切斷交通線。1943年,日軍為牢牢控制這一地區,決定派1個偽軍中隊在張谷安據點。敵人據點安成后,嚴重阻礙了交通線的暢通運行。東?h委當即委派地下工作者周立科與偽中隊長接觸,最后商定,雙方“假修加假攻,槍炮空對空”的辦法,安排偽軍中隊裝腔作勢的與縣大隊 “戰斗”一場后,偽中隊長即率部撤向牛山?h大隊隨即把張谷的炮樓和廟宇一把火燒掉,打破了日軍切斷交通線的圖謀。
(二)武交隊顯威震“日偽”。蘇魯交通線過鐵路時要走石湖車站東邊的一座橋。1943年秋季后,日軍在橋下建了一個碉堡,并且在石湖村駐有一小隊的日軍和一小隊偽軍,日軍小隊長名叫松山,白天守關卡,夜晚巡鐵路,把守非常嚴密,給我黨人員過路造成很大困難?h隴南區工委書記袁春泌和縣武交隊隊長孫干庭等人研究,決定來個敲山鎮虎,狠狠教訓一下松山。孫隊長帶領隊員們起道釘、掀鐵軌、砍電桿、斷電線,很快就破壞了鐵路,切斷了敵人的電話線。駐牛山的日軍中隊長大怒。孫隊長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即報告隴南區委,研究對策,決定趁熱打鐵,連夜在石湖到大婁的鐵路線上埋好4個地雷和8顆手榴彈,狠揍日軍。次日天剛亮,從石湖據點出動幾個日軍扛1挺機槍,由東向西查路,只聽轟的幾聲巨響,3個日本兵上了天!嚇得松山魂不附體。牛山的日軍中隊長聞訊趕來,暴跳如雷,連打了松山2個耳光,要帶松山去見大隊長發落。松山再三求饒,才未被帶走。松山實在別無他法,只好暗中派偽鄉長傳遞想和武交隊方面談判的信息,武交隊決定同意與松山和偽鄉長見面并提出,只要松山保證做到:日軍天黑之后不出據點,白天巡邏不下路,不危害過路人員安全,武交隊人員就不再破壞鐵路及電話線。松山趕忙答應,從此“交通”鐵路兩安全。
(三)針鋒相對,武裝壓縮封鎖區。隨著華中、華北兩大抗日根據地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蘇魯交通線的作用越來越大,日偽軍更是千方百計破壞交通線。1942年底,日偽極力擴大封鎖區,曾2次在鐵路南的城頭村建據點,在路北石文港村建據點,給交通線設置障礙,并從白塔埠穿過石文港到桃林修公路,企圖把白桃公路以南直到隴海鐵路都變成“偽化”區,讓交通人員一夜之間難以通過。東?h委及海陵縣委識破敵人的陰謀,加大斗爭力度。一方面破壞白桃路的修筑,拖住敵人;另一方面向南越過白桃路,深人敵占區,頻繁活動,打擊“偽化”政權,打亂敵人的部署。同時,配合八路軍武裝消滅日偽軍。1943年1月30日夜,新四軍第3支隊第7團團長王通吾率部隊到城頭村據點,安排2個連打援。另2個連趁內線把偽崗哨干掉的機會,一擁而進,一舉消滅偽軍1個中隊,拔除了城頭據點,搬掉了交通線上的一塊絆腳石。八路軍115師主力教導2旅第4團,于1943年9月先攻克黃莊據點,重創偽軍楊九洲部。1943年底,海陵縣獨立團再次配合教導2旅第4團,攻克石文港和竹墩2據點,把日偽兵力向南壓縮到鐵路沿線,使敵偽擴大封鎖區破壞交通線陰謀徹底失敗。
(四)熱血灑在蘇魯交通線上。東海、海陵軍民為保護蘇魯交通線與日偽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許多革命勇士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1942年8月,擔任中共隴南區秘密交通員的吳廷陽不幸被捕,日寇和偽軍先是把他關押在炮樓內,讓他交出所掌握的共產黨員名單。在遭到其拒絕后,敵人又用“老虎凳”、不讓吃飯、鞭打等殘酷手段對吳廷陽進行反復折磨,逼他開口。有一次,敵人還把吳廷陽押到刑場“陪斬”,妄圖以此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吳廷陽在被關押期間,盡管受到多次毒打,卻始終嚴守黨的秘密。敵人見硬的不行,又讓他的一個親戚去勸降,結果又一無所獲。同年10月27日,吳廷陽被敵人殺害。
鈕永珍、王思富是石湖鄉小婁村地下交通站站長王品三發展的2名地下交通員。經中共地下組織打通各個關節,1941年秋天,鈕永珍、王思富分別當上了正、副偽保長,并取得日偽的信任,為交通站的活動提供了較大方便,交通站也有了穩固的落腳點。鈕永珍和王思富經常利用正、副保長的身份,掩護南來北往的抗日干部,同時探聽敵情,傳送情報,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掩護等任務。1945年7月,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一天晚上,鈕永珍和王思富攜帶傳單和標語沿鐵路去阿湖車站散發、張貼,行至楚團村村西時遭日軍機槍掃射,當即中彈,光榮犧牲。
東海黨政軍民以對黨和民族的無限忠誠,上下一心,全力以赴保證蘇魯交通線的安全暢通,圓滿完成黨交給的一項又一項重任。
(一)護衛劉少奇安全通過交通線。1942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的劉少奇,接到中央通知回延安工作,并于途中代表黨中央到山東檢查工作、解決問題。3月19日,他化名胡服從新四軍軍部阜寧縣單家港出發,經蘇魯交通線到山東。4月6日到達隴海鐵路南東?h境內的趙莊村,準備越過這條被日軍重兵把守的鐵路屏障。為保證劉少奇順利通過隴海鐵路進入山東根據地,羅榮桓自始至終領導著這項工作。當時,日軍正對我山東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日軍對鐵路沿線實行嚴密封鎖,一路據點成串、碉堡成群,巡邏的鐵甲車不時在鐵路上出現,鐵路兩旁還挖有一丈多深的護路溝,除日偽駐守把住關卡外,另由各鄉、保抽集的“鐵路新民隊”日夜巡邏。白天,一見有人過路便開槍射擊,晚上稍有動靜就“砰砰啪啪”亂打一陣。
為了保證劉少奇一行的安全過路,縣委一方面安排沿途情報站、交通站做好接應準備。另一方面與隨行的新四軍護送部隊共同研究制定周密計劃。4月7日晚,行動開始了。按照事先的安排,羅榮桓派來迎接劉少奇同志的兩個團的兵力,分別擺在大隊的兩翼。到了距離鐵路半里多路的地方,部隊隱蔽下來,監視兩側敵人的碉堡。前面的戰士,出奇不意地徑直插到前面的鐵路哨卡,把敵人全部綁了起來。部隊領導一聲令下:“過封鎖線!”大隊人馬神速地、靜悄悄地強行通過了隴海鐵路封鎖線。于8日拂曉到達海陵縣的劉灣村,休息1天后才出發,并于4月10日,到達臨沭縣朱樊村(今屬東?h朱范村)。至此,劉少奇一行經蘇魯交通線,越過敵人層層封鎖線,安全到達山東抗日根據地指揮部。
(二)羅榮桓往返蘇魯交通線。1944年7月,八路軍第115師政委羅榮桓病情較嚴重,準備去華中根據地醫治。途中羅榮桓躺在竹制的擔架上,由教導2旅第4團“夜老虎”連負責護送,經蘇魯交通線穿海陵縣跨隴海鐵路經東?h,20多天后到達江蘇省北部的鹽阜區。在那里羅榮桓利用3天休息時間,仔細研究了當時的戰局,并通過電臺對山東分局作了指示。從回電中得知山東各區正遭到敵人殘酷“掃蕩”,便毅然決定,立即返回山東。時任新四軍代軍長的陳毅,只好派奧地利醫生、共產黨員羅生特護送,并到山東為羅榮桓治病。4天后,經過海陵縣再越隴海路時,還接見了海陵縣委負責人。之后,回到山東根據地指揮反“掃蕩”斗爭。
(三)新四軍干部頻繁通過蘇魯交通線南來北往。有時幾人,有時幾十人,多時達百余人。1943年秋,新四軍團以上干部100多名,由新四軍某師領導帶隊前往延安學習。這支干部隊伍由部隊護送從蘇北出發,經東?h過隴海路穿海陵縣后到達臨沭縣夏莊,再由第115師第6團特務連護送到天寶山,最后順利抵達延安。
(四)安全快速傳遞情報、報刊、文件。華中局通過這條交通線把他們出版的刊物《真理》傳送到山東、延安;黨中央在延安發出的指示和重要文件以及報紙刊物,也源源不斷傳到淮海區、鹽阜區和淮北、淮南等地區,這些指示和文件,對華中地區的堅持與鞏固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版權所有:中共東?h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東?h地方志辦公室
地址:東?h牛山街道晶都大道1號縣行政中心A-916 電話:0518-87281909
郵箱:dhxszw@126.com 備案號:蘇ICP備13011393號
地址:東?h牛山街道晶都大道1號縣行政中心A-916 電話:0518-87281909
郵箱:dhxszw@126.com 備案號:蘇ICP備130113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