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8g4hx"></small>
<rp id="8g4hx"><ruby id="8g4hx"></ruby></rp>
<s id="8g4hx"><samp id="8g4hx"></samp></s>

  1. <rp id="8g4hx"><ruby id="8g4hx"></ruby></rp>

  2. <th id="8g4hx"><track id="8g4hx"></track></th>
  3. <legend id="8g4hx"><noscript id="8g4hx"></noscript></legend>

    您好!今天是 2022-11-4
    站內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宣傳教育 > 文史資料
    口述史:從兩口大鍋到“蘇北第一”——我創辦東?h牛山鎮第一家鎮辦集體企業
    作者:東海史志網   發布時間:2021-12-28 09:47:57

     

    口述人:周蘭先(1934年2月出生,1969年至1983年任東?h牛山鎮針織廠廠長)
    記錄人:康憲利(東?h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記錄時間:2021年12月12日
    1959年我在縣屬企業東?h水晶廠上班,1962年攤上企業職工下放,回家成了牛山鎮的居民。1969年6月,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后,下放職工允許回廠上班,我就又回到水晶廠報到上班了。過了幾天,廠領導對我說,牛山鎮革委會對你另有安排,不讓你在我們廠干,你去找一下。當時,牛山鎮革委會副主任王幫軍找我說,“現在全鎮還沒有一個廠,你家父親以前開過染坊,我給你安排兩個人,帶著他們去辦一個染坊,地方由你選。你是我們鎮的黨員,同意不同意都要干,這是組織安排。”我雖然不情愿,也只好服從安排了。
    黨委安排的兩個人,一個是會染布的師傅姓董官生,原先在火車站附近染布,還有一個姓解的女人,做會計。我在菜市街東頭(現在老水晶城的路北工商所宿舍樓)靠近十字路口的位置上,圈了一塊空地,在露天地里支起兩口大鍋,用來煮染料和漂布,又埋了幾根竹竿,作為晾布用。就這樣我們3個人白手起家干了起來。鎮上也沒給我們蓋屋的錢,我們每天染布的工具和材料也沒地方放,就和邊上的工商所領導商量,晚上把東西放在他們的倉庫里,第二天再拿出來用。苗所長看我們不容易,就答應了。
    開始時,我們就是在路邊收布,主要是當地居民和附近農村群眾趕集時送來的白布或舊布,染成天藍和深藍色,由于是露天干的,下雨下雪天就不能干了。
    那時我還年輕,家里小孩都上學也顧不上。我們兩個女人和董師傅一起收布,一起染布晾布。大集的時候人最多,四天一個大集,一天的營業額能有200元左右。
    就這樣,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積攢了幾千塊錢。我們就在原地蓋起了四間大屋,再也不用怕刮風下雨了。由于我們染布的色澤均勻,還不掉色,生意一直很好。我就又招了兩個小伙子,業務從單一的染布,增加了染線、印字。同時,把染坊的名字改為印染廠。
    1971年以后,我看穿的確涼等化纖布的人越來越多,來染布的人有所減少,就想著要上新的項目,廠子才能發展。有一個叫陶文娟的人,經常來染布,她是縣棉織廠的工人,閑聊時說,“棉織廠生產布匹忙不過來,廠里有5臺花帶繩機買到廠里就沒用,你們不如買過來,搞加工。”我一聽,馬上到他們廠聯系,全都買了過來,開始加工生產花帶繩。當時是計劃經濟,原料和銷售都要有計劃,經過努力,縣百貨公司負責我廠的棉紗供應,產品也由他們負責批發銷售,我們安排兩班倒生產。當年銷售達到30萬元,廠里的職工人數也增加到11人。
    1972年,縣里安排棉紗計劃的時候,有人說,現在你們廠叫印染廠,不如改成針織廠好。我們就到工商所,把剛叫了一年的印染廠改為針織廠。當年產值10萬元。嘗到了棉針織品生產加工的甜頭,我就確定了廠子以民用針織品生產為主的發展方向,一個新項目接著一個新項目的上。1972年,上了一條棉繩機生產線,生產棉線繩。1975年,上了一臺合線機,生產民用棉紗線,同時利用原有的染布技術將白紗線染成各種顏色。1977年,用無錫鋼材廠計劃鋼材指標換購15臺套手套機生產線。
    當時正是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軌時期,市場上對民用針織品的需求很大,我們廠子就開始以發展民用針織品的加工為主,從圓線繩的生產,增加了棉線繩、棉紗線、松緊帶、棉手套等產品的生產,企業開始大發展,成為全縣鄉鎮企業發展的先進典型。
    到了1978年,全國改革開放以后,蘇南鄉鎮企業發展的好,許多都是搞針織品生產的,和我們有業務聯系。為了發展也為了培養青年一代,我帶著廠里的年輕人到上海、蘇南等地的企業學習技術,購買設備,不斷擴大生產規模。1978年,我們從上海市針織廠購置3臺圓筒機,準備生產棉毛衫,沒有技術,我就托睢寧縣人事局的王學蓮,找到上海的退休工人孫師傅幫助我們廠調試機器,培訓職工,很快就投入正常生產。
    1980年,帶著職工去淮陰學織毛衣技術,并購置毛衣機10多臺套,開始為外貿企業生產加工羊毛衫。1982年5月,又投資10萬元,對原有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添置編織機30臺,先后開發繡花、提花、編花、紋花、貼花等新工藝,用于生產羊毛衫、睛綸衫、棉毛衫等,年產值80萬元,創利4萬元。全廠職工人數達110人。
    1983年,我制定了一個企業發展十年規劃,一是把發展目標方面的出口加工上。二是擴建新廠。由于原有場地太小,已不能滿足企業新上設備的要求,經鎮黨委同意,我選定菜園巷的一塊地塊,開始籌建廠。三是培養年輕骨干作為企業后備領導,確保企業的持續發展。當年,鎮里調我擔任鎮企業公司副經理,負責指導全鎮企業發展,經我推薦,由我一手帶出的年輕人擔任廠長,帶領廠子繼續發展。到2005年時,全廠職工956人,年生產能力由最初的100萬件發展到800萬件。成為蘇北羊毛衫出口量最大、潛力最大、有自營出口權的現代化企業。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桃色

    <small id="8g4hx"></small>
    <rp id="8g4hx"><ruby id="8g4hx"></ruby></rp>
    <s id="8g4hx"><samp id="8g4hx"></samp></s>

    1. <rp id="8g4hx"><ruby id="8g4hx"></ruby></rp>

    2. <th id="8g4hx"><track id="8g4hx"></track></th>
    3. <legend id="8g4hx"><noscript id="8g4hx"></noscript></legend>